小米、OPPO、荣耀等新玩家加入战局的同时 , 更早加入折叠屏市场的柔宇则颇为落寞 。 虽然自有的FlexPai系列手机已小规模量产2代 , 但无论是品牌还是使用体验 , 柔宇的产品都无法获得市场认可 。
2021年2月 , 柔宇无缘科创板上市 , 累计净亏损高达31.95亿元 。 年底 , 柔宇又被多家媒体爆料陷入资金危机 , 大规模停发员工薪水 , 这家折叠屏手机的先驱企业 , 或许已经走到了尽头 。
纵观过去一年里的折叠屏 , 值得注意的是 , 新款折叠屏手机的价格普遍呈下降趋势 , 除了一向较贵的三星Galaxy Fold3和受制裁影响的华为Mate X2 , 多个品牌的折叠屏实际售价都在9000元以下 , 折痕、耐用性等前几代被诟病的问题也有所改善 , 多了几分实用性 。
2022年 , 折叠屏的降价不出意外还会延续 , 而小米、OPPO、Vivo等品牌的传统直板形态智能手机仍在上探高端 , 冲击6000-7000元的价位段 , 我们有望迎来折叠屏和直板手机的价格交汇 。
不过 , 折叠屏手机屏幕大 , 耗电高 , 受形态影响难以提升快充功率的问题 , 短期内似乎还无法解决 , 要想取代直板手机成为市场主流 , 并没有太大的可能性 。
08 元宇宙:概念立起来了 , 但离实现还有很远
元宇宙 , 无疑是2021年最热的概念 。 在维基百科中 , 元宇宙被定义为一种持久化和去中心化的3D虚拟环境 。 支持者认为 , 元宇宙将带来时代变革 , 改变数字互动和商业运作的模式 。
Meta(原Facebook)和微软、以及国内百度 , 完美世界等公司纷纷宣布押注元宇宙 , 腾讯投资入股了元宇宙游戏开发公司Roblox , 字节跳动则耗费97亿收购了VR设备公司Pico 。
元宇宙热潮也带动了一众Oculus , Hololens , 奇遇等硬件的发展 。 IDC数据显示 , 2021年全球AR/VR设备市场预计将增长50%以上 , 总出货量将达900万台 。 并预计到2025年 , 总出货量有望达2870万台 。
部分企业则直接开启了元宇宙向的沉浸式试验 , 如Epic Games在平台上举办了虚拟音乐会 , 咨询公司埃森哲采购了6万个Oculus VR设备用于培训新员工 , 可见元宇宙的概念在企业中已有一定的市场 。
不过 , 理想中的元宇宙在短期内很难成为现实 , 这受限于开发成本和当下的硬件水平 。
Meta的现实实验室负责人表示:许多支撑元宇宙的产品要到未来10到15年才能完全实现 。 构建元宇宙也需要大量的运营成本 , Meta的元宇宙工作将使运营成本增加100亿美元 。
此外 , 目前的VR/AR设备硬件以及PC的显卡等硬件性能 , 都还不足以支撑一个接近真实世界的3D虚拟环境 。
以Oculus最新的VR设备 Quest 2为例 , 其使用的高通骁龙XR2平台性能仅与2019年的骁龙865手机平台相当 , 而使用骁龙865平台的智能手机甚至无法保障手机游戏《原神》在最高画质下稳定60帧运行 , 更毋论带动一个接近真实的3D虚拟环境 。

文章图片
图7/9
一名用户在使用Oculus Quest 2 图/The Verge
一个比较现实的期待是 , 在未来几年内 , 互联网内容的沉浸式体验会随着元宇宙的概念普及以及VR/AR的技术成熟而逐步增强 , 社交、游戏等形式的沉浸感也会更进一步 , 但和真实世界差距依旧明显 。
至于电影中所描绘媲美真实世界的元宇宙 , 距离成为现实还很遥远 。
09 反垄断:巨头跌落 , 边界逐渐清晰
若以多年后来定义2021 , “反垄断”必然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2020年 , 全球新增412位10亿美元级别富豪 , 互联网平台显示出超乎寻常的造富能力 , 排名前十的富豪有一半出自互联网公司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