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主产区在哪里 青稞的主要产地在哪( 三 )


(4)普兰地势北高南低 , 南部喜马拉雅山区海拔不超过4千米(普兰县海拔3900米) , 是阿里海拔低的地区之一 。普兰的气候比较温暖 , 特别是孔雀河谷一带 , 年无霜期可达百天以上 , 年日照量约为三千二百七十小时 , 而且年温差不大 , 与阿里的其他干旱地区相比雨水也足够 , 容易耕作 , 适合耐寒的农作物生长 。孔雀河谷地带景色优美 , 周围雪峰陡峭 , 雪峰下是风化的碎石和黄沙形成的堆积层 , 起伏有序 , 沟槽纵横 。孟加拉湾的海洋季风越过喜马拉雅山吹到这里 , 形成了青藏高原罕见的潮湿气候 , 广阔的绿洲像翡翠一样镶嵌在孔雀河谷 , 错落有序的村庄 , 围绕着炊烟 , 赶上牛羊牧童和转行的老人 , 像传说中的“香格里拉”一样 。
(5)1979年孔雀河流域若羌县古驻堡发现青稞 , 民丰县尼雅遗址也发现青稞 ,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流域多处发现大量青稞种植遗存 。这表明 , 在西藏3800年前的象雄时期 , 普兰已经开始种植青稞 。历史上 , 普兰青稞不仅培育了两个古国 , 还培育了当地细德栽培的白青稞 , 磨出的白香味好吃 , 是历代国王的贡品 。
4、历代达赖贡品青稞基地:尼木
(1)尼木土地特别肥沃 , 土质也好 , 尼木产青稞闻名 。特别是白青稞 , 藏语被称为普嘎 , 蛋白质含量高 , 磨出的磨出的糌粑特别好吃 。历史上 , 这里产的青稞专供达赖喇嘛和贵族食用 , 曾作为地方特产呈贡给清朝达官贵人食用 。
(2)“尼木”这个地名也与青稞有关 。很久以前 , 人们认为青稞有雄性和雌性的区别 , 而尼木的青稞是雌性的 , 藏语称”乃木“ , 也就是说 , 母青稞的意思 , 尼木的名字就有了 。尼木的先民为什么认为青稞是雌性的 , 因此命名故乡的地名 , 可能是因为尼木的青稞特别肥美 。
(3)尼木居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 。群山起伏 , 河谷纵横 。地形西高东低 , 平均海拔4000多米 , 尼木县内最高点贫困母岗峰 , 海拔7048.8米 , 最低点为玛曲河汇入雅鲁藏布江 , 海拔3701米 。尼木县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节风气候区 , 四季分明 , 夏季雨水集中 , 辐射强 , 年日照时2947.8小时 。年无霜期约100天 。年降水量325.2mm 。位于拉萨市西南140公里 。面积327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3万亩 , 林地面积25.6万亩 。2003年全县总人口3万 。土特产品主要有白青稞、藏纸、藏香、高原畜产品和高原鱼 。
5、历代班禅贡品青稞基地:联乡
(1)联乡青稞 , 由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气候和水土条件 , 为该产品优质奠定了基础 。联乡青稞含粗蛋白10.15、淀粉62.9、糖化力30.4、绝干麦芽浸出物88% , 加工成糌粑呈白色微黄 , 具有独特的香、酥、脆等优点 , 是藏区无人不知晓的上等食品 , 也是历代班禅大师的专用糌粑 。每年望果节后 , 头批新青稞会经过多次分级 , 由指定的农家精心筛选 , 磨练 , 再由指定官送到扎什伦布专供历代班禅喇嘛食用 。
(2)联乡位于日喀则市 。日喀则 , 藏语意为“最好的庄园” 。是历史上后藏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 , 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 。日喀则一带 , 日照充足 , 位于河谷地区 , 农业发达 , 是“西藏粮仓”之一 。日喀则是从古至今的后藏重镇 , 藏语称“溪卡孜” , 意思是“土地肥美的庄园” 。14世纪初 , 大司徒强曲坚增战胜萨迦王朝 , 建立帕竹王朝后 , 得到元、明王室的庇护 , 设立了十三个大宗溪 , 最后一个宗称做桑珠孜 , 表明这个大司徒统治全藏的雄心已如愿以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