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山风水图 天马山风水宝地



天马山风水图 天马山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时节轮换,又到新春,于小区闲庭信步 。正值池塘换水养护,水位浅了,鱼虾见底,引得一只白鹭从天而降、涉水觅食 。小儿在旁大喊:“‘小仙鹤’来了 。”笑声传去,鹭鸟处变不惊,依然不紧不慢,更为注目“水族” 。
此时此地,楼宇之中,人鸟之间,相去不过五六米 。曾经,除了广场鸽和小麻雀,游弋城里的各种鸟类“惊飞距离”不断变长,与人类保持距离达10米、15米,甚至30米开外 。而今,这个衡量人与自然和谐性、人在城市宜居性的科学尺度,开始缩短了 。
《列子·黄帝》说,相传古时,海上有人喜欢鸥鸟,引来群鸥相伴而飞,还纷纷落其舟上,毫无惊惧之意 。但有一日,此人父亲要他捉一只回来赏玩 。等他出海存心捕鸟时,鸥鸟们也存了心机,盘旋不下 。这个“鸥邻”的典故,后来被诗人韦庄化用,在《村居书事》中绘出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美景——“年年耕与钓,鸥鸟已相依” 。
滨海临江的上海,泥沙冲积变出沧海桑田,虽得经济之地利,却少天然之禀赋 。没有西湖,也没有东湖,上海滩有没有山?陆上最高海拔不到百米 。但上海人开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林子大了密了,鸟儿自然多了 。
新的一年,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市中心就可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黄浦江畔的世博文化公园率先开放北区,一幅“大城山水图”与陆家嘴的数百米摩天群楼同框相见 。走进地价千亿的风水宝地,不仅有江南传统园林风格的“申园”,还望得到南区一大地标——以佘山、天马山一带“九峰三泖”为自然原型构筑的双子山,主峰、次峰今年即将封顶 。
尽管仅仅数十米高,却令人想起另一首古诗的意境:“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不应忘记,这里曾是浦东大型钢厂旧址,为世博留白,为未来绘绿 。如今漫行在北园的时光印记大道上,“锈带”艺术景观忠实讲述着从工业、后工业时代到生态文明时代的历史演化与思想演进历程 。
30年前,钱学森在给中国建筑学会的信中曾反问:“一座座长方形的高楼,外表如积木块,进去到房间则外望一片灰黄……难道这是中国21世纪的城市吗?”这位战略科学家首倡“山水城市”“尊重生态环境,追求山环水绕的境界”“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有山有水、依山傍水、显山露水……”
令人欣慰,高度城镇化之后的城市正重回自然环抱,与万物生灵共生共育 。“造山、引水、成林、聚人”,钢筋混凝土的人类森林也能创造出“一江一河”两岸贯通、环城绿带、郊野公园……年年岁岁,申城一笔笔人文生态之城的最优质资产承继流转 。
【天马山风水图 天马山风水宝地】家在上海,一代一代,更以人为本,更和谐宜居,才更大气卓越 。相信更多美好的色彩将在这个年代入画,相信更多“白鹭”将飞入寻常百姓的眼中心中 。(徐瑞哲)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