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救贫风水 杨救贫的风水故事


在于都与会昌交界的地方,有一个靠山临河的村子 。
村里的人以杨姓居多,故名杨家湾 。
杨家湾有个大财主,人称杨善人 。他们家世代相传,广有钱财,村里只要有什么慈善、公益活动,募捐化缘,他都不吝解囊,乐善好施 。花去银两,带来名声,两相比较,还是觉得合算 。于是更加乐此不疲,得到了“善人”的美称 。
其实,杨善人的名善心不善,对租耕他家田地的佃户,和欠他家银钱的债户,却从来是心狠手辣,恨不得扒掉他们一层皮 。所以,村里人当面、背后都叫他“佯”善人 。好在“佯”、“杨”音同字不同,根本听不出来 。叫他“佯”善人,他也高高兴兴地答应,心里还兀自沾沾自喜呢 。当然,这不知又是哪位“冬烘”先生的“杰作”,作田老表是想不出这样的文字游戏的 。
佯善人早就听人家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他对此垂涎三尺,只恨自己的祖宗三代都只善于理财,而对“之乎者也”、“子曰诗云”却无论如何也学不进去,难以进入仕途,只得徒呼奈何 。
后来,佯善人听人说起风水祖师、勘舆大师杨救贫的大名,说他帮人家择定的阴阳二宅,要财得财、要寿得寿、要官得官、要子得子,百发百中,灵验异常 。
佯善人高兴得整夜无法合眼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便迫不及待地打发一名心腹外出寻找、延请杨救贫,务必要请这位本家风水祖师到家里来一叙衷肠 。
【杨救贫风水 杨救贫的风水故事】杨救贫被请到了杨家湾,佯善人盛宴接风 。席间,他与杨救贫攀认同宗,继而标榜自己乐善好施,最后道出本意:请本家先生觅一龙穴,迁葬祖先,以求博取一官半职,封妻荫子 。
杨救贫一时被佯善人的善名所惑,当面应允他觅一佳穴 。
次日一早,杨救贫告别佯善人,进入深山 。
临行之时,佯善人亲自送出村外,拱手为礼,说:“本家先生,一切仰仗了!”
杨救贫点头答道:“放心,请在府上静候佳音!”
一拱手,他便大步出村而去 。
十天之后,满身尘土的杨救贫回到了杨家湾 。佯善人得知杨救贫回来,迎出大门外,接进上厅,道声辛苦,奉上清茶,便迫不及待地问:“本家先生,所托之事,现在如何?”
杨救贫呷了一口热茶,拈须微笑,答道:“不辱使命,我已觅定一穴,即可迁葬令祖的坟墓 。”
佯善人不禁大喜,吩咐摆开酒筵,为杨救贫洗尘解乏 。
次日一早,佯善人便来催促杨救贫领他去观看选定的祖坟穴址 。
杨救贫平日四方遨游,哪怕崎岖山路,亦如履平地,气不喘、汗不出,脚步从容自如 。
而那身体虚胖的佯善人,平素养尊处优,哪里走过这么难走、这么遥远的山路,累得他呼哧呼哧地如同扯风箱,里三层外三层的衣袍都被汗水浸湿、拧得水出 。
他们翻山越岭,溯河而上,走出数十里外,来到河边一个扁圆的山包前 。
杨救贫毫无倦容地指着山包,对双脚早已打了好些血泡,疲惫不堪的佯善人说:“这就是我为府上勘定的佳穴,名叫‘黄鲶下水’ 。请看这伸向河边的是鲶头,往两边伸展出去,略微弯曲的小路是黄鲶嘴边的两条须 。府上祖坟如迁葬于此,则如鱼得水,定能富贵双全 。”
佯善人的眼睛随着杨救贫的指点,来来回回地看个不停,终于看出这个山包果然像一条下水之鲶,特别是那两条从鲶嘴伸出的鲶须更是卷曲伸张,活灵活现 。看得他心花怒放,倦意顿消,执着杨救贫的手说:“本家先生果然名不虚传,有劳大驾、择定龙穴,定当厚谢!”
杨救贫当即点明了穴址、朝向,拣定了迁葬祖坟的日子和时辰,不顾佯善人的再三挽留,告辞而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