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后西北角有槐树好吗 房子西北角有槐树好吗?( 二 )


唢呐俗称“喇叭”,由哨子、气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组成,管身木制,音色圆润,回味悠长 。明代王磬在其《朝天子 。咏喇叭 》中有这样的描述:“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辩什么真共假?眼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
演奏唢呐,一般都配有笙、锣、鼓、镲、木梆等民间传统打击乐器 。因此,每逢演奏,村里往往人人参与,载歌载舞,增加了喜庆气氛 。
在婚事中,常选用《抬花轿》《洞房赞》,轻快欢乐 。在丧事中,则吹奏《将军令》《哭五更》,寄托哀思,委婉幽怨 。
如今,唢呐作为民间文艺传统,成为村里文娱活动的保留节目 。
大槐树下是安静古朴的故里 。小时候,村子安静古朴,如同没有着色的画布,里里外外都透着古香、古色和古韵 。天是蓝的,云是白的,草是绿的,庄稼是葱笼和丰茂的 。
清晨,听得见公鸡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中午时分,听得到母鸡下完蛋后,舒畅而清脆的叫声 。黄昏时候,听得见路人路过某个人家的门口,惹得狗儿发出阵阵警惕的狂吠 。那时候,村里随处能看到成群的鸡、鸭、鹅、狗,还有来来往往的路人 。
村里人淳朴厚道,善良热心,耕种就耕种,收获就收获 。喜欢实实在在,直来直去,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
把秋收堆到场上翻晒,比较着产量,谈论着收获,灿烂的笑容始终挂在脸上 。村里贫富差距不大,条件大都差不多 。把亲情感情看得非常重,茶余饭后,累身不累脑 。
乡村的夜晚是一幅美丽的乡土画卷 。
大槐树下是干戈玉帛的村宴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抬头不见低头见 。
常在在一个村里(锅)里摸勺子,难免勺子碰到了锅 。
村里各家各户都在村周围种有自留园 。门不上锁,家里的鸡、兔没看住,难免挣脱笼窝跑出来,进了自留园,把人家种的菜啄啃得心疼 。受了损害,就会来到槐树下,喊出几句难听的话 。骂街是不对,但牲畜下手狠了,人自然要着急 。西北方的刘家被对门张家的老母鸡糟蹋了一小畦刚出苗的香菜,又丢了几棵大白菜,屋里人站在槐树下,就喊骂开了,甚至给被骂人起了外号 。村支书也往往和稀泥,冤家宜解不宜结嘛,结果“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而告终 。
大槐树下是乘凉的好去处,是老少爷们的村宴聚集地 。傍晚时分,乡里乡亲时常端着饭碗有说有笑地汇集在这里 。有个家里改善伙食的,就会充公,让你尝一口,他尝一口 。在谈笑风生中传播着村里的大事小情 。吵架的两方自然是劝和的对象,开始碗里的菜肴堆成山,互相道歉的话语吞吞吐吐 。等吃罢饭,又是阳光灿烂,握手言欢了 。
如今生活富裕了,家家空调、汽车、新住房 。老支书早已故去,没有人再到大槐树下乘凉、吃饭了 。青年人大都外出打工,大槐树下清静了 。偶尔有几个老人在树荫下下棋,聊天,谈起昔日大槐树的风光往事,脸上还会有淡淡的笑容和念想 。
村里淳厚的乡音乡情,也像长了翅膀,在大街小巷飘悠回荡,我每站在大槐树下,沉浸在浓浓的乡音乡情之中,如痴如醉,甜甜蜜蜜 。
壹点号山东高密单立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