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 , 黛玉自被接入贾府 , 一直都牢记自己寄人篱下 , 故当日说道吃燕窝 , 还称一草一纸都是贾府的 , 尽量不多事惹人嫌 。素日劳烦了丫头婆子们 , 都是大方打赏 , 如此小心翼翼 , 都在说明黛玉是个有分寸 , 有教养 , 知进退的大家小姐 。她又怎么会跟贾府的人较真呢?
在众人到来之前 , 已经有人报与探春了 , 凭她的智慧 , 早就猜到了八九分 , 故秉烛开门而待 。在贾府 , 曾有四个女性很地预感到贾府的衰败 , 一个是死去的秦可卿 , 一个是元春 , 一个是王熙凤 , 另一个则是探春 , 然秦可卿早逝 , 元春深处宫墙 , 凤姐私心为己 , 只有探春才干抱负兼具 , 但最后却被迫远嫁 , 若得如此裙钗一二 , 贾府大抵也不会倒得那么快 。
探春如此激烈 , 是因为这个庶出的小姐 , 天生远见卓识 , 志向高远 , 对家族兴衰有天然的责任感 , 使命感 , 所以由此预感贾家的衰败 , 她是悲愤的、痛惜的 。故对于唯恐天下不乱 , 成天挑三窝四的奴才 , 必然厉声怒斥 。
至于蘅芜苑 , 在抄过怡红院后 , 凤姐便和王善保家的商量了 , 称薛姑娘是亲戚 , 断乎抄不得的 , 这是有分寸的体现 , 不由反驳 , 所以王善保家的也笑称“这个自然 , 岂有抄起亲戚家的来?” 。
然而次日大早 , 宝钗便来辞了李纨 , 称家中仆人生病 , 要回去陪伴身体不自在的母亲 。宝钗来得很急 , 连史湘云也没想过安顿 , 连贾母王夫人都没有去告别 , 就走了 。可是 , 无论再急 , 薛姑娘素来都是知书达理、展样大方、行为豁达的 , 怎么在贾府住了四五年 , 搬走时连个招呼都不打?这完全不符合宝钗的行为啊 。所以宝钗是急眼了 , 愤怒了 , 为何?一来众人的屋子都抄了都没有发现赃物 , 独独自己的屋子没抄 , 这不是置自己于不明不白之中吗?
所以宝钗离开 , 是因为避嫌 , 也是抗议 , 更是愤怒和失望 。
黛玉、探春和宝钗 , 身份不同 , 立场也不一样 , 黛玉自认寄人篱下 , 又气度超然 , 自然对此置若罔闻;探春身为贾家千金 , 抱负远大 , 才干精明 , 当然由不得他人祸乱自己的家;宝钗城府深沉 , 明哲保身 , 被区别对待 , 必然愤而离去 。一切都那么的合乎情理 。
诚邀!
之所以每个人的反应不同 , 是因为她们所处的位置不同 。
先说林黛玉的反应 。
林黛玉爱挑理 , 这在贾府几乎成了公认的事实 。比如在周瑞家的送宫花那次 , 她就直接鄙夷地说:“我就知道 , 别人不挑剩下也不给我 。”甚至把这花儿掷而不取 , 当众给周瑞家的没脸 。而且每每和贾宝玉因为一点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 , 所以袭人和史湘云都认为黛玉小性子 , 不如宝钗心地宽大 。没错 , 黛玉确实在和宝玉的交往中动不动就发脾气 , 但那也只是情侣之间特有的表达方式 , 旁人不理解罢了 。若说嫉妒之心 , 不但林黛玉有 , 袭人也有 , 要不然就不会因为宝玉在黛玉房内梳洗了一次就给他脸色看了;宝钗也有 , 当大家都对新来的薛小妹交口称赞时 , 薛宝钗笑着说:“我就不信我哪些儿不如你 。”
- 红楼梦:夏金桂嫁不了薛蝌就恨香菱
- 如何评价《红楼梦》里的人物小红
- 红楼梦中下人的名字犯主子之名多了
- 红楼梦四大家族是哪四个姓氏
- 红楼梦中写爱情的句子 红楼梦爱情句子
- 红楼梦中有哪些别致有趣的酒令花样
- 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别是谁
- 《红楼梦》令王熙凤另眼相看的丫头都有谁
- 《红楼梦》里的有些丫头为什么会穿金戴银呢
- 杨秋宝的小人书《红楼梦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