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老师的一句诗 赞美老师的诗怎么写


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但凡带着这个“豪”字,那就已经明确了此人性格之刚毅,气度之豪猛 。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刚直不阿的刘禹锡心里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虽然屡遭碾压和打击,却始终不曾有过绝望 。
他的诗歌昂扬高举,格调激越,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因为其中蕴含着诗人坚毅高洁的人格 。
“地远何当随计吏,策成终自诣公车 。”,一语中的,简洁明快,没有说教,你却能感受到他哲人般的睿智 。
这两句诗出自《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彼时,刘禹锡在连州刺史任上,老乡曹璩(qu)来访 。
那时,曹璩想用“遍干诸侯”和隐居名山的方式来博取功名,刘禹锡对这个老乡十分尽心,不但及时纠正了他的错误思想,还留他住下来指导其读书 。
“居三时,而功倍一岁 。”,曹璩在他这里住了九个月,学业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临走时,刘禹锡作《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以赠,鼓励他继续苦读,探求学问,这是一首用心良苦的劝学诗,值得我们用心品读 。

赞美老师的一句诗 赞美老师的诗怎么写

文章插图

行尽潇湘万里余,少逢知己忆吾庐 。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
地远何当随计吏,策成终自诣公车 。
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 。——唐 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简译:
自贬朗州以来,从北到南,我走过了潇湘的很多地方,但是很少能遇到来自家乡的知心朋友,和我说说故乡的那些事 。
谪居的日子单调苦闷,我每日只有在靠近水边的几间茅屋前徘徊,庆幸的是,秋天的夜晚,还有一盏孤灯陪伴我读书 。
这里离京城遥远,何必像朱买臣那样去苦苦追求,只要刻苦攻读,待到你学业有成,自然会被贤者荐举被朝廷征召 。
你回到故乡后,如果亲友问起我在连州的情况,就说我这里的山水景色不错,比画上的风景还美 。
赞美老师的一句诗 赞美老师的诗怎么写

文章插图

赏析:
这是一首用心良苦的劝学诗,前两联写自己这些年的生活,多年贬谪,地处蛮荒,没有故友亲朋,唯有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颈联是对曹璩的勉励,和对其归隐继续攻读的美好祝愿,尾联宕开一笔,是从送别的角度写起,希望老乡回到家乡后为自己在亲朋面前报个平安 。
“行尽潇湘万里余”,逐放偏远之地,多年里走遍了潇湘的山山水水,谪居的岁月孤单寂寞冷,只因“少逢知己忆吾庐 。”
而今曹璩的到来,就像一束光,温暖了他孤寂的心,让他十分高兴,曹璩是越中人,越,泛指江浙一带,刘禹锡生于浙江嘉兴,与曹璩算是老乡,且从诗中可以判断,二人少小时就是好友 。
“吾庐”意指嘉兴旧居,他乡遇故知,刘禹锡将老乡曹璩作为自己的知音一样看待,无形之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如话家常一般,令人感到温暖 。
赞美老师的一句诗 赞美老师的诗怎么写

文章插图

颔联写自己在寂寞的谪居岁月里,唯一可做的就是读书,其实,这也是从侧面鼓励曹璩用心苦读,想要取得学问,必须耐得住清苦和寂寞 。
【赞美老师的一句诗 赞美老师的诗怎么写】在朗州司马任上时,刘禹锡虽“官足以庇身,食足以给家”,但“无言责,无事忧”,说白了,他这个朗州司马就是一个有名无实的闲职 。
不得参闻公事,也无官舍可居,幸好还有“数间茅屋闲临水” 。可以“一盏秋灯夜读书”,有读书作文之闲暇,与豁达的刘禹锡来讲,就做够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