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元假货洋码头卖7000无人管( 二 )


采访人员随即登录另一个买家账号,选择并购买了这款标价为7000元的“正品”LV手包 。经过一个多月的漫长等待后,7月9日,采访人员在国内收到了这款手包 。
7月11日,采访人员联系洋码头方面,询问如何对买手所提供的货物进行真伪管控 。洋码头方面表示,首先,在源头上,洋码头通过对买手准入机制的严审,保证货源渠道的纯正,并根据情况不断提升入驻门槛;其次,通过强制统一仓储和验货,全程监控商品从货源开始的所有信息,保证货源的正宗和包装的完好;第三,在物流上,投入重金自建官方物流贝海国际,布局全球服务网络,全程配送状态可监控,杜绝“第三只手”拆包,进而对跨境电商过程各个阶段可能存在的商品问题进行监管 。
物流“失控”:订单修改后洋码头无法查询
在此次购买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些小事故,显示出洋码头对物流环节的监控存在缺失 。
在采访人员显示付款成功后,许薇发现洋码头后台系统提示,位于美国、澳洲、英国等几个区域的海外买手只能选择贝海物流进行发货 。买手必须先将货品寄往贝海物流,由其生成面单后,再发回国内买家手中 。
洋码头给采访人员的回复称,贝海国际是洋码头旗下自建的官方物流公司,在配送过程中,贝海国际“海外直邮”服务,确保商品从海外到国内各个运输段的封闭性 。同时,贝海国际还自主研发了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与海关全面对接入境包裹信息,提高了清关效率的同时,还可通过在线查询运输状态实现“海外正品”溯源 。
采访人员在查阅贝海物流官网时发现,除了洋码头外,其还与京东、天猫国际、全球购等多家电商是“合作伙伴”,并非承接洋码头一家的业务 。采访人员还发现,在发货过程中,洋码头和贝海物流之间存在缺乏沟通的现象 。
6月2日,许薇按照对方要求,将货品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寄往贝海物流位于墨尔本的货站 。“贝海物流在澳洲就2个货站,分别位于墨尔本和悉尼 。”许薇表示,“其他地区的洋码头个人买手按照距离远近,自行选择将货寄到其中一个,再由对方进行发货 。”
一周后,对方回复许薇称,由于她所填写的货品价值已超过贝海物流申报额度,要求其修改价格,重新制作物流面单 。
对方同时建议,可以将货品价值进行调整,不用填写得太高,“货品价值越高,入关时所需缴纳的税费自然也就越高 。”许薇解释称 。随后,许薇按照建议重新填写了物流面单,并将货品价格填为“156.02澳元” 。
不过,这份重新制作的订单在洋码头页面却没有进行更新 。采访人员随后查询发现,洋码头订单详情中,物流进度长时间停留在“面单已删除”状态 。许薇随即咨询洋码头客服,对方没有做出任何解释,只是要求许薇和贝海物流沟通 。
让人意外的是,贝海物流官网同样没有做出任何关于面单已更改的显示,采访人员在其官网数次查询后,都无法查找到物流具体进展 。
6月15日,采访人员联系上贝海物流客服,咨询物流进程时,对方最初回复称;“货站尚未签收包裹”,同时建议采访人员联系买手进行咨询 。在采访人员强调“货物早已寄到墨尔本货站,而且面单重新制作过”,并出示此前面单资料信息后,客服则解释称“需要反馈后台,进行查询 。”
采访人员多次查询后,贝海物流官网显示,包裹于6月18日抵达上海海关,并在经过漫长的申报、缴税、国内转运等环节,最终于7月9日送到采访人员手中 。
7月11日,洋码头回复采访人员称,发货过程会由官方物流公司发货,具体订单物流进程也能在网上实时记录,中途出现任何问题,洋码头也会进行监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