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巢禅师的真实身份来历 西游记里的乌巢禅师到底是谁( 二 )

乌巢禅师的真实身份来历 西游记里的乌巢禅师到底是谁

文章插图

猪八戒腾云驾雾于福陵山云栈洞与高老庄之间,恐怕就是弗菻在明朝时正式得到朱家皇帝认可而传教的真实写照 。而同样到过弗菻的慧超,恐怕就是这个乌巢禅师的一个原型吧 。但是,乌巢禅师又因何住在了乌斯藏的浮屠山呢?
因为,乌巢禅师象征着藏传佛教 。这个问题,导语中已经讲过了,现在的疑问是,藏传佛教为何以“乌巢禅师”来象征呢?
这个显得有点奇怪的人物,恐怕又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有关了 。吴承恩当年看不到《三国演义》,这个书名是明末清初时才有的 。正如施耐庵不可能写《三国演义》那样,吴承恩看到的只能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或者《三国志传》 。
那么,乌巢禅师又是如何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有关呢?
乌巢禅师的真实身份来历 西游记里的乌巢禅师到底是谁

文章插图

乌巢禅师难道与官渡之战有关?据相关资料显示,佛教最早传入“东土”,是在公元前二年左右 。汉哀帝元寿元年时,博士弟子景卢出使大月氏,大月氏国王使人口授《浮屠经》 。这恐怕就是《西游记》中提到的“浮屠山”了,浮图就是佛教在当时的称谓 。
《后汉书·西域传》中曾经提到:“天竺国,一名身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 。……其人弱于月氏,修浮图道,不杀伐,遂以成俗 。”《西游记》中,以毒钩刺伤如来左手中指的蝎子精,恐怕也出自“身毒”这个汉代天竺 。
有正史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西天取经”,则是在汉明帝时期 。《后汉书·西域传》中说,汉明帝梦见头顶有光的高大金人 。
博士傅毅进言道:“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 。”汉明帝于是在永平十年(67年)时,派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前往天竺国拜佛求经 。
汉使到了大月氏,请回了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用白马驮着佛教经典回到了洛阳 。汉明帝于是建白马寺,翻译佛经,纪念白马驮经之功 。
乌巢禅师的真实身份来历 西游记里的乌巢禅师到底是谁

文章插图
汉明帝曾经被刘秀封为东海王,《西游记》中的白龙马、东海龙王也应当出自《后汉书》 。孙悟空龙宫借宝,白龙马是唐僧的坐骑,其寓意是“唐僧取经”是在汉明帝之后,借助了佛教当时在“东土”早已流传并盛行的局面 。
《西游记》与汉代有关,那就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有关了 。“乌巢禅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官渡之战的乌巢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
曹孟德有诗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曹操的《短歌行》中《水浒传》中有隐写,就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柳树上的那只聒噪的老鸦 。
柳树被拔掉,老鸦便“无枝可依”了 。这段故事,写的是大明黑衣宰相道衍和尚“遇林而起”,即遇到燕王而成就了“正果” 。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就得在我所解读的《水浒传》中找答案了 。
所以,《西游记》中写道:“那禅师见他三众前来,即便离了巢穴,跳下树来”,“那禅师化作金光,径上乌巢而去 。”
这就十分形象地把“乌巢”、“乌鹊”写进了故事之中而塑造了“乌巢禅师” 。当然,吴承恩乌巢禅师来自官渡之“乌巢”,而是以这样一个形象,照应“东海龙王”、“白龙马”,强调一个“明”字 。
世德堂本《西游记》如《水浒传》那样,以北宋邵雍的诗为全书总括,把一百回按照《清夜吟》划分为二十卷,每一卷的主题词就是《清夜吟》的一个字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