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后高俅结局悲惨吗 历史上高俅的结局怎么样( 二 )


从这段话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高俅是一个存在争议的人物 。以李若水为代表的一方认为,高俅败坏军政,祸国殃民,罪大恶极,得全尸已经便宜他了 。
而另一方则千方百计要维护、保全高俅的名誉 。当然,这一切最终还得取决于宋钦宗的态度 。李若水接连两次上书后,宋钦宗默认高俅有“败坏军政”之过,这才“追削高俅官” 。

北宋灭亡后高俅结局悲惨吗 历史上高俅的结局怎么样

文章插图
三、高俅之死的政治意义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
《宋史》中关于高俅之死的记载相当简略,但表面平静的文字,却掩盖不了政治力量的暗潮涌动,以及真相的血腥与残酷 。
“俅以幸臣躐跻显位”,高俅是谁的幸臣?自然是宋徽宗 。高俅因徽宗宠幸而授太尉职,并享受“开府仪同三司”的特殊待遇,可谓红极一时、权倾朝野 。这本身就足以引起人们的嫉妒 。而他更是“败坏军政”,工作渎职,让朝中大臣更为不满 。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所以,靖康元年,钦宗上位,高俅刚死,在这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立即就有大臣站出来批判高俅,而宋钦宗也在高俅之事上考虑再三、权衡利弊 。高俅之死,自然成为了斗争的角力场、政治的风向标、权力的试金石 。
李若水两次上书后,宋钦宗这才下定决心“追削高俅官”,以达到消除徽宗影响、树立自身权威的目的 。
因此,高俅不仅可以看做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的死亡也意味着徽宗时代的彻底结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