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风水 河北平山风水( 二 )


楚国(纪南城)16平方公里
韩国(郑韩故城)13.76平方公里
秦国(咸阳)45平方公里
宋国(宋城)10.2平方公里
据考证,战国时期的城邑在800到1000个之间 。《战国策·赵策》载:“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 。战国时期的人口,按照现在通行的说法3000万计算,那么战国时期城邑的平均人口数应该为3万多 。用这个平均数来推算中山国的人口数的话,中山国有30个左右城邑,那么中山国总的人口数应该在一百万左右 。以城市人口占10%~20%比例计算,中山国城市人口应在10~20万,灵寿城人口应在10万左右 。
段连勤先生在《北狄族与中山国》一书中说到中山国的疆域,南北从鄗到鸱之塞约四百里,东西从井陉至薄洛水约三百里 。那么中山国的面积应该是将近3万平方公里 。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山国和三晋紧邻,人口密度应该比较接近 。郑州大学焦培民在其博士论文《先秦人口研究》中估算,战国时期赵国、韩国、魏国的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公里31.25、31.25和36.46人 。袁祖亮先生统计的西汉时期河北省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2人,是仅次于河南和山东的人口密集地区 。以每平方公里32人的人口密度测算,可得出中山国的人口大约将近百万,和前面利用城邑求得的人口数大体相符 。

平阳风水 河北平山风水

文章插图
中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 M]袁祖亮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通过以上考察可知,战国中山国已然拥有百万人口,太史公关于中山“人众”之说并非虚言 。丰富的人力资源为中山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兵力,是其经济、军事实力的保证,亦正因如此,中山国才能够成为“错处六国之间,纵横捭阖、交相控引、争衡天下”的战国“第八雄”!
参考书目
【1】(清)王先谦撰.吕苏生补释《鲜虞中山国事表疆域图说》补释
【2】曹迎春著《中山国经济研究》
【3】袁祖亮著《中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
专家点评
张志平---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会长,纪录片《中山国》总策划、总撰稿 。
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领袖或武装集团取的政权后必须要作的是两件事 。一是筑城,二是修墓 。中山国也不例外,公元前七世纪,从西北高原呼啸而来的白狄族,先在山西西北盆地发展,后越过太行山,在东部山前建立起许多部落联盟 。之后在唐县北城子建立了“中山国” 。
我们曾到此寻访,专家说,这座都城己具备当时城市的一切特征和功能,但可惜现在被破坏的很严重 。唐县是目前保存中山国古长城最好的地方,登上山顶,还能看到蜿蜒南去的长城遗迹 。
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在“顾”二次立都 。一般认为“顾”在今天的河北定州附近 。定州从汉代起又称“卢奴” 。但目前定州区域没有任何考古资料能够证明这里是“顾”的城址所在 。前几年在行唐县故郡发现了北狄族大规模的遗迹,是否能够为探寻“顾”的踪迹增添几分考古实证呢?至今仍是一个谜 。
中山桓公复国后的一个重大选择就是迁都灵寿(今平山县三汲) 。200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编撰整理的《战国中山国灵寿城——1975~1993年考古发掘报告》,考古报告清晰地描绘出了古灵寿城的城墙范围以及内部区域 。根据考古报告,中山国都城城址面积18平方公里,有城墙与主要道路、城内有宫殿区与官署区、手工业作坊区、冶铜铁区、居住区、商业区、墓葬区、祭祀区,功能齐全 。有人提出疑问,认为墓葬区似乎不应该与都城在同一范围 。实际上在西周、东周时期,贵族墓地一般都设在城内,这从如曲阜、临淄、新郑等古城结构亦可看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