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人角度评价创业项目标准是什么( 四 )


c 。执行力 。投资人再看项目的时候,对业务的增长速度还是有比较高的期待的,合理范围内的快速发展更容易吸引更多投资人的关注的 。
d 。心理上的抗压能力,有过受挫经历 。在创业过程中,不管是团队内部沟通管理还是市场上的外部竞争,都会形成比较大的压力,绝大多数创业者会出现连续彻夜难眠、焦虑、选择迷茫的情况,所以创始人内心的状态也是很重要的 。有时候坚持过一个节点,就有可能获得新生 。
还有就是每个方向上的创业团队的气质都是不一样的,像农业的团队,一般普遍实干型的比较好一些,然后执行力强一些,像社交类的团队,可能整个团队的文化氛围、气质是比较重要的,创始人在选择创业方向、吸引合伙人的时候,最好还是找气场相符的会好一些,这样对团队的合作会好很多 。
2)判断市场空间的走势
一般判断项目的第二个逻辑就是市场空间的走势问题,市场方向一定要大刚刚已经提供不再多说了,如果这个行业走下滑趋势,但是基础产业,不会消失,其实也是有机会的,最好是朝阳产业 。
3)好的模式
首先,看项目的太多细节反而容易失焦 。很多优秀的创业者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过往投资的案例发现,创始人融资时候讲的逻辑和资金到位后他会不断的调整,业务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偏差,但目标方向一般是不会变的,所以看项目一般不太看模式的正确与否,会更关注创始人做出选择时的逻辑,是否有数据对比、方法轮来支撑判断 。这个过程中会看创始人在选择A或者B方案,有没有经过多方向对比思考的结果 。看团队对行业和战略上的把控能力,是否对未来三到五年再到十年的展望 。
四、创业者如何少走弯路?
1 。团队很重要,比业务本身还重要!
整个创业过程中创始人可能会要花60~70%的时间用于搭建团队、与团队沟通 。需要不断努力挖人,挖比自己牛的人,如果觉得很难那可能说明自己的创业的时机并不对,不妨可以考虑转型做些现金流比较好、比较轻的项目 。在团队组建的过程中,跟不上团队发展的人就要及时换掉,有时候甚至包括创始人自己 。比如出行方面的巨头公司在成长的过程中,管理层的更新速度就是比较快的,企业发展快很多管理人员没能跟上节奏,如果过多顾虑情面问题给了不应该给的很多尝试机会,那么其实是相当于浪费了团队其他有能力的人的时间 。
2 。业务方向和模式定位
业务上和模式怎么跨过一些坑和减少试错?主要是有三点:
a 。出发点:需要抓住行业的本质,跨行本身就是壁垒 。
比如就过往的O2O而言,为什么之前依靠一个概念,然后很多投资人都非常看好,然后又遭到整个市场的冷淡,就是因为O2O升级的是传统门店,这种行业而言,是要求盈利性的,扩张的前提是要先探索出一个合理的盈利模型,再去快速的扩张,而不是像线上的产品,先考虑占有率追求规模,再去考虑盈利,因为线上的产品团队规模一般不需要很大,成本比较可控,后续依靠用户的人口红利做营收挑战并不是很大 。而对于传统行业的升级而言,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后续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
跨行往往更容易带来快速增长和高收益 。当占有两个行业的核心资源和经营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壁垒,用两个行业最优质的资源来做一个产品,在产品质量、运营效率、投入产出比上都会有不错的优势 。比如说一个在互联网中经历过高速发展的优秀人才在进入门店连锁经营行业之后,会更加注重提升服务品质、运营效率 。比如小恒水饺、HomeCar、厘米健身等连锁经营品牌,他们的坪效或运营数据会较传统门店有几倍甚至是10倍的提升 。过往的案例发现这些创始人都是有跨行业经营的能力和背景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