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风水书 东夷风水书( 二 )


徐旭生(5)说:“帝俊这个人物,在《山海经》里面,可以说是第一显赫的了 。里面载他的事,多至十六(在《经》里面只有帝颛顼多至十七事,可是他与九嫔葬处一事三见,那只剩下十五事 。此外黄帝十事,炎帝四事,帝喾三事,帝尧二事,帝舜九见八事,帝丹朱二事,帝江一事,帝鸿一事 。其余的人没有帝称)” 。通过这十六项的帝俊故事可以看出,第一,他东西南北,无所不至;第二,古代重要的大发明,差不多全出于他的子孙;第三,包括姬姓、姜姓、姚姓在内许多氏族都是由他分出;第四,太阳是他的儿子,月亮是他的女儿,在他之下有“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she)比尸”的神人和“五采之鸟”的“下友”” 。
西汉刘向(歆)《上〈山海经〉表》(6)说:“《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后人大多从其说 。清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序》称《山海经》相传“作于禹益,述于周秦” 。但后人研究认为,《山海经》非一人所作,有出自周人、齐人、楚人之说 。而刘宗迪(7)认为,尽管“古人关于禹益作《山海经》的说法虽不可信,但可能也不是空穴来风” 。自古以来,“神不禋非类,民不祀非族”,《山海经》中的某些史料特别是反应帝俊神系事迹的人文历史地理资料来自东夷伯益或者伯益的族团应该无大误 。
第四,《山海经》有两部分组成 。
顾诘刚(8)认为:“《山海经》则至今流传,其中《山经》和《海经》各成一体;《海经》又可分为两组,一组为《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一组为《大荒四经》与《海内经》 。这两组的记载是大略相同的,它们共就一种图画作为说明书 。所以可以说是一件东西的两种记载” 。现代研究同意这一观点,王宁在“《山海经》的分篇问题”中说“《大荒四经》其实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海外四经》” 。因此,在考证《山海经》地望时,《大荒东经》和《海外东经》可以相互印证 。
第五,《山海经》地理描写的顺序与现时的顺序不同 。
《山海经》的顺序是南、西、北、东,这可能与古人“天南地北”的习俗有关 。也就是说,古《山海经图》与现今的地理图在方位上不同 。以《海外东经》的汤谷地望为例:“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 。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郝懿行云:「黑下当脱齿字 。王逸注楚词招魂云:『黑齿,齿牙尽黑 。』高诱注淮南坠形训云:『其人黑齿,食稻啖蛇,在汤谷上 。』是古本有齿字之证 。“下有汤谷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
上述记录明确说明《山海经图》中,黑齿国在图的上方(南方),而汤谷在黑齿国的下方(北方) 。这为《山海经》地望考证提供了方向上的坐标 。
《周易》
《周易》又称《易经》,在我国在世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但却是秦汉后直至今日无人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 。《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
周易概述
据传,《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世界遗产城市安阳市 。羑里城位于安阳市区南10公里处 。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 。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 。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 。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 。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 。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 。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 。《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 。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 。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