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职业打假人 央视揭秘打假有多难( 二 )


退货地址人去楼空
首先,我们按照商家给出的退货地址,专程来到了江苏省泰州兴化市船厂路32号,试图找寻那位叫王健的收件人 。然而,来到船厂路32号后采访人员找到的只是一个空调已经锈蚀的空出租屋,周围的邻居也没人能说清楚这间出租屋里,曾经住着谁,做的是什么买卖 。
为了更好地了解情况,在一位熟悉情况的村民带领下,采访人员找到了这间出租屋的房主许先生 。许先生告诉我们,之前他的确把自家船厂街32号的居民楼租给了一位叫王健的租客,但他们是否在里面经营淘宝生意,自己并不知情,因为拖欠电费,去年年底就已经退租了,如今王健搬到何处他也不得而知 。
发货地址查无此人
随后,采访人员通过快递单上依稀可见的发货地址:兴化市南亭路255号,试图找寻这两把假剃须刀的发件人王丽 。但到达目的地后,采访人员了解得知,兴化市南亭路255号是一家经营不锈钢生意的老店,在这里既没有叫王丽的人,也没有飞利浦剃须刀的踪影 。
快递员表示“说不清”
为了进一步找寻王丽和王健,采访人员通过圆通快递找到了收取这份包裹的快递员高强,但高强表示,他从未上门收过快递,所以他也说不清楚王丽和王健到底是谁?家在何处?而这也是电子商务时代各地质监和工商部门同样面临的困扰 。
采访人员认为,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假货已不仅仅是通过线上简单解决,实际上它的根源深植于线下 。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打假不分线上线下,如果真正想把“假”打掉,必须到线下去 。2015年底至今,郑俊芳带领着一支2000人的打假队伍,每年花费近10个亿,在阿里平台上全力与假货“死磕” 。但她认为在线上纠察,再努力都是只治标不治本 。因为线上只能关店,线下的制假窝点如果不能得到控制,那线上一切的努力都是无效努力 。
全球第一大电子商务市场 打假依据的还是24年前出台的《产品质量法》
在郑俊芳看来,中国的假货产业链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之一便是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中国早已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的第一大市场,但与之匹配的法律法规却严重滞后 。例如,我们现在适用的依然是1993年出台的《产品质量法》,罚款的标准依旧停留在24年前,这直接导致我们行政监管的处罚力度低,对违法者不构成威胁 。
仅2016一年,阿里巴巴共排查制售假线索4495条,案值均高于目前刑法所规定的5万元起刑标准,截至目前确认有刑事判决的仅33例,制假售假所受到刑事处罚的比例不足1% 。这一年,淘宝自行查封关闭的店铺有18万家,但郑俊芳认为,仅自己对售假商家进行惩治并不能对整个电商环境起到决定性作用 。
采访人员在报道中说,阿里这些年一直试图去建立一个打通消费者和品牌方的合作鉴定机制,但苦于在淘宝平台上有10亿以上的商品,种类庞杂,涵盖方方面面,无法让所有品牌在入驻淘宝前都进行真假甄别 。线下假货源源不断从小作坊、黑工厂中产出,更是像雾霾一样从四面八方袭来,阿里只能持续不断投入高昂的人力物力 。
而对于有部分消费者认为线上假货就都是平台的责任,网规研究中心主任阿拉木斯说:这个不应当!因为平台就是松散的组织,并以此促成了开放和繁荣的生态 。各大电商平台并非消费者理解的百货公司,而是类似于中介公司,只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保障,而商品真假只能依赖买卖双方自行鉴别 。
针对假货这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今年3月14日,马云向全社会公开呼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希望能够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以及调动各职能部门,一起联手惩戒制假者 。其实,尽快出台一部能够适用于今天突飞猛进的电子商务时代的法律法规已成为各界共识 。在2016年12月19日,我国电商领域的第一部综合性法律《电子商务法》草案首次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