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能拯救实体经济吗( 二 )


互联网思维实际上是符合互联网时代特征、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开放的,传统的思维只要符合互联网时代发展规律也同样是互联网思维,比如雷军把引领小米走向成功的互联网思维归结为专注、极致、口碑和快,这其中要诀同样存在于传统企业的成功经验中;互联网思维是多元的,不同行业和专业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生态经济、平台经济、粉丝经济等都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活动中获得成功;互联网思维是动态变化的,它随着人类应用互联网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发展 。
尽管互联网思维的外延广阔,但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离不开一个基础和一个中心 。一个基础就是互联网思维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开放、平等、分享、透明”的精神之上 。其开放性、去中心化以及平等性的技术和结构特征共同升华为互联网的精神,这是互联网之所以拥有如此巨量用户的重要原因,而巨量用户产生的需求是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动力 。
一个中心就是互联网思维必须是以用户为中心 。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企业可以在理论上无限接近用户 。互联网用户对每个企业都是公平的,而且他们不断地在创造、分享内容和需求 。如何快速、精准、动态地了解用户需求,并通过社会分工协作快速地满足用户需求,是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获得成功的关键 。
总而言之,互联网不是万能的,它不是实体经济的救命稻草,但没有互联网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是这个时代的标志 。对企业来说,在“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指引下,要在战略上坚定互联网化的发展方向,真正用互联网思维指导企业活动,而在战术上一定要从企业实际能力和问题出发,真正把互联网融入企业竞争力中,实现转型升级 。而对政府而言,要加快政府的互联网化治理转型,提供更加安全、可靠、文明、诚信的互联网虚拟空间环境,实现网络空间和实体经济一体化治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