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关大门风水 政府附近风水( 二 )



政府机关大门风水 政府附近风水

文章插图
东南武关
3、武关
武关,关中东南部的核心要塞,位于陕南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 。武关扼守着关中平原的东南门户,北倚岩崖,南临绝涧,河水环东、西、南三面,城址横出河心 。
武关地势极为险要,而且位置相当关键,位于秦楚咽喉之地,而且还扼守着南阳盆地通往关中的要道,武关一掌闭秦中,襄郧江淮路不通 。战国时期,秦国之武关便是与函谷关重要程度相当的要地,多次据此而击败来犯的楚国大军,并且秦昭襄王在此擒下了楚怀王 。
秦之后,刘邦偏师西征,便是绕道南阳,而攻破武关,最终拿下了关中 。大唐中期,吐蕃攻陷长安,郭子仪就是据守武关,收拢残军,最终蓄势北上,才一举驱逐了吐蕃势力 。后世李自成等人也曾在武关有过历史事迹,不一一赘述,总而言之,武关乃是关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重要据点和屏障 。

政府机关大门风水 政府附近风水

文章插图
大散关
4、大散关
“铁马秋风大散关”,在南宋时期,大散关乃是南宋政权的西北门户 。位于陈仓古道之畔,位于关中平原西南,扼守着秦岭咽喉要地,自古以来就是川陕咽喉,根据历史记载,总共经历了大小七十余战 。
大散关始建于西周,正式设关则是在西汉 。刘邦曾经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从大散关突袭关中,最终定下了大汉的根基 。三国时期,大散关是曹魏防守关中的核心地带,同时也是蜀汉和曹魏长期拉锯的战略前线 。南宋时期,大散关更是宋金两国拉锯的重点,乃前线重要关隘 。
自古以来,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共同搭建起了关中四大门户 。

政府机关大门风水 政府附近风水

文章插图
潼关和函谷关

政府机关大门风水 政府附近风水

文章插图
潼关老照片
5、潼关
潼关,位于陕西渭南东部,立于黄河之畔的山腰之上,乃是两京道必经之路上最险要的位置,历史上的功能和函谷关比较类似,乃是秦岭黄河之间五十公里峡谷的西部开端,其位置险要程度,居于华夏历史关口之冠 。根据历史评述,潼关的重要性,位居华夏十大名关第二,有着天下第一关的美誉 。
潼关始设于东汉,并在之后逐渐取代函谷关,成为关中平原的东大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 。地形险要,临绝壁和黄河,又有山谷和沟壑相隔,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自古以来就有人间路止潼关险 。
由于潼关距离关中平原更近,而且地形更加险要,所以在华夏后期的历史作用是大于函谷关,逐渐取代了函谷关的地位 。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曹操和马超在此决战,再往后金与蒙古也曾在潼关展开大决战,明末起义军和政府军也在此地展开了决战,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潼关乃是民族守卫关中的至关重要的一块战略要地 。

政府机关大门风水 政府附近风水

文章插图
峣关位置
6、 峣关(蓝田关)
峣关之于武关,类似于潼关之于函谷关,峣关位于关中平原南部的蓝田,因临峣山得名,自古以来就是关中南下的门户 。其作用不如武关,但是也是关中平原的第二道防线的重要关口 。
历史上刘邦进攻关中,就是先攻破武关,然后进攻峣关,最终才入主咸阳,西汉时期,峣关依旧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到了北周时期,政府将其改名为青泥关 。再后来,到隋唐时期,因为蓝田县的缘故,改名为蓝田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