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歆人在哪里 王凯歆身后经纬( 二 )


风投的私房账本
投资人林劲峰曾经对《智族GQ》杂志,表达过自己的疑虑:“我其实很不同意这些孵化器让人家高中就去创业 。我跟她说,那是骗她的,她老不信 。我分析过:‘第一,你年轻;第二,你是女性;第三是你高中没读书 。’这三个都是很好的炒作话题 。风投机构有他们的利益考量,我投你几百万,大不了我就做广告费 。”GQ的报道称,正是林劲峰,将王凯歆带入了创业圈 。
林劲峰并不是唯一对此存有疑虑的人 。“说狼狈为奸并不为过 。”位于深圳的一个创业者说 。
这个创业者称:对于投资机构来说,鼓噪90后概念会获得很多利益 。创业者加持光环,投资人用来放大估值和募资,在品牌推广上也有很大的推动 。“还能换取一个支持创新和热爱年轻人的好名声” 。
专业投资机构管理的是别人的钱 。通过投资“被加持光环”的年轻人,投资机构能够获得一个好名声,短期内也能为自己的基金积累声势,从而让募资相对顺利 。确实,更多的曝光意味着更加容易的募资,以及更多的项目资源 。
投资机构的背书,也抬高了项目的估值水平 。只要下一轮融资有人接盘,机构便可名利双收 。纵然这些年轻人创业失败,他们即使昙花一现也能为投资机构贡献相当的传播价值 。
早在2014年,知名风险投资机构IDG资本就设立了专门的90后基金支持90后创业项目,资金规模达1亿美金 。与此同时,光速安振、真格基金等一线投资机构也积极布局投资90后创业 。
此时,年轻的创业者不断走进公众视野,90后创业从概念转为热点,从热点成为“赛道” 。而为这个“赛道”押注者,正是那些在创业“网红”们背后推波助澜的人 。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曾在演讲时指出,“每一个创业者都应该、都可以成为网红 。如果不具备成为网红的能力、潜力、魅力、影响力,那就不要创业了 。”创业网红马佳佳、王凯歆都进入了真格基金的投资组合 。
在投资机构的拥簇下,年轻的创业“网红”们不断登上神坛 。大讲故事,宣扬情怀,出席各种路演,参加各类创业主题论坛 。观众越来越多,名声也越来越响 。
浮躁的创业文化被塑造,本不适合创业的年轻人,在一个急于求成的年纪,被投资机构精心打造的故事不断诱惑 。鼓噪声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跃跃欲试,幻想自己能成为下一个马云,但成功的幸运儿注定是极少数 。
创业终究要回归商业的本质 。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曾说,任何一份创业,都可以通过两个维度来审视:一方面,能不能为原有行业带来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能不能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那些鼓噪90后创业的投资机构们成功的背后,是社会新鲜人创业的累累“白骨” 。
乔会君说,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在“无畏地消耗VC资金”的同时,也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乔会君是洪泰基金合伙人 。
在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韧性不足 。他们会受到学业、毕业、就业等因素的干扰,中途放弃,更换方向的比例非常大 。目前中国教育和科研体制与创业实践脱节较多,即使专家教授亲自来做,也很难真正与产业结合 。在校大学生创业更多是商业模式类型的复制,不具备技术壁垒,也没有行业背景 。
“创业的壁垒已经很高 。”乔会君说,在校大学生,甚至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不应该是创业的主流人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