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孩子起名字怎么起 怎么给小孩取名?( 二 )


2、名字中的排行
古人在字前常加排行次序 , 伯是老大 , 仲是第二 , 叔是第三 , 季是指最小的 。从古人字中的伯仲叔季就能看出排行次序 。
《三国策》中孙坚一家 , 长子孙策、字伯符 , 次子孙权、字仲谋 , 三子孙翊字叔弼 , 四子孙匡、字季佐 。孔子排行第二 , 因此称“仲尼”;如果兄弟姐妹不止四个 , 那么从第三个到倒数第二个 , 很可能都称“叔” 。周文王有十个儿子 , 周公排行第四 , 也称为“叔旦” 。项梁是项羽最小的叔叔 , 《史记》里就说 , “其季父项梁”
春秋时代诸侯国的老大就称伯 , 例如春秋五伯 , 伯又称为霸 , 所以又称春秋五霸 。其实在《左传》这些先秦典籍里 , 都是记录为伯 。孟也是老大的名称 , 不过多指庶出的老大 。嫡长为伯 , 庶长为孟 , 比如 , 姜维(字伯约)是嫡长子 , 马超(字孟起)是庶长子 , 孟姜女是庶长女 。但也不尽同 , 比如公孙瓒(字伯珪) , 为庶出 。曹操(字孟德)的父亲曹嵩的正室夫人姓丁 , 但史书没有记载曹操的母亲是哪一位 , 因此 , 曹操是嫡出还是庶出并无定论 。
今人取名在应用伯孟仲叔季的时候还是要斟酌一番 , 以免产生歧义 。
3、源自《诗经》的名字
《诗经》总计39000多字 , 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先秦时期称为《诗》 , 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实录311首 , 之所以改称《诗经》 , 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彼时起被尊为儒家经典 , 始称《诗经》 , 并沿用至今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 , 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 , 引用《诗经》者颇多 , 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 , 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
《诗经》内容丰富 , 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 , 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 , 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如此接地气、包罗万象的诗歌总集 , 难怪常被后人引用 , 3000年经久不衰 , 举几个源自《诗经》的古人名字:
宋人权邦彦字朝美 , 《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 , 邦之彦兮” , 毛传 , 彦 , 士之美称 , 孔颖达“国有美士 , 为人所言道” , 故以朝美应邦彦
《论诗绝句》的作者 , 清代丁咏淇 , 字瞻武 , 《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 , 绿竹猗猗” 。
清代道光年间的进士丁寿昌 , 字颐伯 , 精通文字音韵 。有《台垣疏稿》、《读易会通》、《说文谐声略例》、《睦州存稿》等著作传世 , 他的名字取自《诗经·鲁颂·閟宫》“俾尔昌而炽 , 俾尔寿而富” 。
清代丁思孔 , 字景行 , 《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 , 景行行止” 。景行为大道 , 喻思慕孔子 , 如瞻望高山 , 行走在大道之意 。
于奕正 , 字司直 , 《诗经·郑风·羔裘》“羔裘豹饰 , 孔武有力 。彼其之子 , 邦之司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