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的加价虽然引发用户的抱怨,但至少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打车难的问题 。根据滴滴披露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8月7日全面启动“动态调价”开始,专车快车的运能及时得到恢复,仅18时到22时,北京市区通过滴滴快的平台叫车出行的成交订单达70万单,专车快车叫车成功率提高到了82%,而在往常暴雨的时候,这个数字还不到50% 。暴雨积水出现交通拥堵,导致打车需求激增,而许多出租车和专车司机却不愿出车,适当的加价确实有助于增加运营车量的供给,提升叫车成功率 。
所以,我们可以将网约车的加价行为理解成市场经济下的自调节行为,通过价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 。用加价来提升专车司机的出车积极性,来平衡用户的叫车量的激增,这个看似市场经济的调节行为,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是一场赤裸裸地宰割 。这种调节在节假日、早晚高峰具有适用性,可以起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效应,让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错峰出行等 。但就暴雨雪等恶劣天气而言,市民的叫车需求是实实在在的刚需,此时的加价无疑是坐地起价对用户进行赤裸裸地宰割 。就像今日北京的暴雨天气一样,滴滴加价1.6倍用户的叫车热情依然不减,甚至当滴滴加价到2.6倍、3.5倍时,很多用户还是不得不被迫接受,这种加价真的应该吗?
价格调控可行,加价幅度应该监管
【暴雨下的滴滴和Uber露出狰狞面目】恶劣天气的交通运营问题可能谁也解决不了,但如果这个因素成为网约车平台可以任意加价的理由不免过于牵强 。价格调控的作用值得肯定,适当的价格调控确实可以有效调节运营车量的供给问题,但盲目肆无忌惮地因为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而提升价格其实是对市场的一种伤害 。尤其像滴滴、Uber这种社会化的网约车平台,虽然它们是商业机构,追逐商业利益无可厚非,但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仅仅将社会责任当成自己品牌宣传时的嘘头 。共享经济、环保绿色出行等嘘头铺天盖地,恶劣天气的出行问题,网约车平台是不是也应该承担起一部分社会运营责任?
很早之前我曾经就有过一篇文章谈及网约车对出租车的冲击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网约车能否取代出租车承担起社会交通运营的责任 。如今看来,这个问题依然没有明确的答案,尤其是网约车的“动态调价”问题,和出租车的“指导价”相比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而随着网约车在整个社会交通运营体系中份额的不断提升,其在居民出行服务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但对于网约车的监管问题却一直风声大雨点小并没有落到实处 。尤其是网约车的加价问题,基本都是平台自主决策,已经对居民的出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虽然价格调控可行,但加价幅度应该尽快纳入监管,以免平台方肆意加价造成整个社会运营体系的混乱 。
- 眉心有痣男人面相 眉心有痣的成功男人
- 如何掌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 巧克力宣传的广告语 巧克力广告宣传语
-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需要的材料有什么
- 海中金命的人取名字适合什么字 海中金取名带什么字好
- 小指直顺且圆润的女人有福气吗
- 亚马逊隐藏profile
- 【推荐】思念一个人的唯美短句
- 中国电商APP最新排名
- 商家欺骗消费者赔偿法是如何处罚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