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倒计时的软件 打车软件死亡倒计时( 二 )


【死亡倒计时的软件 打车软件死亡倒计时】媒体爆料,新规听证会上,有关部门提出经营者应当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若违反规定处5千至1万元处罚——这种规定相当于要求超市24小时营业 。
还有:“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运营服务”——这里面缺乏合理性和监管可行性;“市场奖励、促销应提前10日公告”——市场瞬息万变,这样还如何即时调度运力,削峰填谷?
有时候莫名其妙条款的伤害不会那么大 。因为它太荒唐,难以实行 。真正有杀伤力的或是那些温情脉脉、获得广泛认同、管制性的条款 。它们看起来合情合理,实际上危害深远 。
研讨会上还爆出猛料:专车新政包含几大“杀手锏”:运营车辆不仅在平台登记,还要向政府部门报备;网约车改变使用性质,变自用为运营;地方政府控制网约车数量,发放道路运输证;配备计价器,执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控制司机准入,强化平台和司机的劳动关系;控制平台规模,不允许一家独大 。
哪一条单独拿出来讨论,都会认为是合理监管,消费者也不觉得有何不妥 。一旦把管制条款组合起来,不就是一个加装软件的出租车公司吗?
维持出租车这个臃肿的垄断行业,政府也没什么获利,每年还要给予巨额燃油补贴 。司机不满意,乘客抱怨,获益的只有牌照持有者 。
”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枷”?
秉着的善良意愿说不定会有糟糕后果 。过分的管制创造出大量的既得利益者,既得利益者们会雇经济学家、学者来为自己“证明”合理性 。当一个市场被管得太多的时候,就可能完全丧失免疫力并导致人们大量的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
弗里德曼曾研究美国政府医药管制的实例,对一个理性的官员来说,把新药的申请报告压在抽屉里就不会有假药 。实行药品管制后,美国新药上市速度大大减缓,后果是很严重的,这是管制失败的一个具体例证 。
信誉机制靠市场竞争而形成,而管制常常会阻碍这一机制的形成,甚至完全破坏这一机制 。审批制在从计划到市场转变过程中最危险的一点,就是以规范市场的名义继承了计划经济的作法 。
过去有许多司机挑肥拣瘦,而今天网络约车平台通过派单、补贴的方式透明计价,而且是消费者事前就知道了,他们是愿意接受的 。怎么才是聪明的监管?简言之,即借助市场的力量 。专车实是分享经济的产物,未来,在众多领域我们都将面临类似的问题 。
有人说:打败你的可能只是一份文件!
“互联网+”大大提高社会的效率,但要警惕“互联网枷”让大家重返昔日时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