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30大国粹盘点 中国的国粹有哪些( 四 )


四、中国中医

我国的30大国粹盘点 中国的国粹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国粹精评: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
中医自原始社会开始以来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 。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 。这种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老道家的典籍--《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同时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
《黄帝内经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 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 。
五、中国针灸

我国的30大国粹盘点 中国的国粹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国粹精评: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 。是通过经络、络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灸疗法最早见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 。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 。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 。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 。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 。
值得一提的,针灸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 。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 。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 。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磁学、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
六、京剧
国粹精评: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
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 。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已不再立专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