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山东平阴县属于哪个市( 二 )


清朝平阴县初属山东省兖州府东平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泰安府 。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属泰安府 。1913年废除府、州,属山东济西道 。1914年道名变更,改属东临道 。1925年10月属泰安道 。1928年废道属省 。1938年属山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至1948年9月属山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日伪统治时期,1938年5月至1940年6月划属伪山东省鲁西道,1940年6月至1945年8月属泰安道 。抗战爆发后,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39年10月成立,隶属泰西行政委员会(后改为泰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0年4月,属鲁西行政主任公署泰西专署(后称鲁西第一专署) 。1943年3月县抗日民主政府与阿东办事处合并,建立平阿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第十六专署 。1944年5月属冀鲁豫边区第一专署 。1945年10月撤销平阿县,恢复平阴县 。1948年7月属鲁中南第七专员公署(1949年4月改称泰西专署)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泰西专区 。1950年5月,属泰安专区 。1959年1月30日,撤销平阴县,并入东平县,划归聊城专区;9月14日,恢复平阴县,划归济南市 。1960年1月22日,划归菏泽专区;3月28日,划归济南市 。1961年7月22日,划归泰安专区 。1985年3月27日,复属济南市 。
行政区划
1948年9月属鲁中南第七专员公署,同年春陈屯、邱林、王家园3个自然村由肥城划归平阴县 。这年3月全县设联防片62个,一区15个,二区10个,三区25个,四区12个 。1949年4月改称泰西专署 。同时,东平县的罗圈崖,刁鹅岭、商庄、谷楼、王古店等10个自然村划归平阴县 。同年10月全县调整为6个区,撤销联防片,区下设88个小乡 。
1950年5月属泰安专区 。
1952年全县调整为7个区、1个镇(东阿),新设五区(丁口)、七区(旧县),区(镇)下辖59个乡 。
1956年6月撤区并乡,将全县7个区、1个镇,59个小乡合并为21个乡镇,即:城关、东阿、孝直3个镇;栾湾、三皇、安城、毛铺、尹庄、夏沟、刁山坡、太和、丁口、湿口山、孔村、店子、洪范、石碑子、旧县、吉城、黄坡、李沟18个乡 。
1958年3月肥城县的段天井、铁山、荒场3个自然村划归平阴县 。
1958年4月22日撤销三皇、毛铺、刁山坡、丁口、太和、湿口山、石碑子、吉城、黄坡9个乡,新设大站乡,调整为13个乡镇 。
1958年9月21日全县由13个乡镇合并为8个乡镇,尹庄乡并入城关镇,安城乡并入栾湾乡,大站乡并入夏沟乡,孔村、店子两个乡并入孝直镇,洪范、李沟、旧县、东阿乡(镇)不动 。同年10月初8个乡镇改为8处人民公社 。
1958年10月16日8处人民公社合并为5处(洪范、旧县并入东阿公社,李沟并入夏沟公社,孝直、城关、栾湾不动) 。11月28日栾湾公社并入城关公社,全县设置城关、东阿、夏沟、孝直4处人民公社 。
【平阴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山东平阴县属于哪个市】1959年1月30日撤销平阴县并入东平县,划归聊城专区 。9月14日恢复平阴县,划归济南市 。同时将东平县的接山、大羊、花篮店、水河4处公社划归平阴县;9月26日长清县孝里公社划归平阴 。
1960年1月22日平阴县划归荷泽专区 。同年2月13日夏沟公社改为玫瑰公社 。此时,北吉城、大吉城、屯村铺、王古店、陈山口、高徐、山窝、浮粮店等16个生产大队划归梁山县 。
1960年3月28日平阴县又划归济南市 。
1961年10月以上16个大队又复归平阴 。
1961年3月、7月梁山县的黄花园公社、宿城公社先后划归平阴县 。全县辖11处公社 。
1961年7月22日划归泰安专区 。
1961年10月5日接山、大羊、花篮店、水河、黄花园、宿城6处公社划归东平县;孝里公社划归长清县 。平阴县辖4处人民公社,325个大队 。县境东西宽扩大到37公里,南北最长50公里,总面积900平方公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