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线圈是如何诞生的?带你了解它究竟如何工作的( 二 )



特斯拉线圈是如何诞生的?带你了解它究竟如何工作的

文章插图
▲ 图1.5 自动电火花设备
四、谐振回路??然后,在电流通断时会在触电产生大量的火花 。到了1853年,一位法国的物理学家,名叫安阿曼德·菲扎,在电磁触点两端增加了莱顿瓶,相当于增加了一个电容器 。莱顿瓶实际上是在玻璃瓶的内外包裹了金属膜,也是最早的电容器 。莱顿瓶的电容容量取决于金属膜的面积和玻璃瓶壁的厚度 。自从加入了莱顿瓶,菲扎消除了电磁触点的火花,但同时也创建了一个革新的设备,可以将来自电池的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 。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

特斯拉线圈是如何诞生的?带你了解它究竟如何工作的

文章插图
▲ 图1.6 莱顿瓶-高压电容器
??电池链接莱顿瓶,在内外存储了相反的电荷,如果使用线圈进行短接,于是莱顿瓶放电产生电流脉冲 。然后,如果短接电线连接了线圈,电流脉冲通过线圈时,使得线圈内的磁场发生变化 。变化的磁场又会在线圈内感应出新的电流,这是线圈的自感现象 。因此当莱顿瓶在线圈放电时,放电电流会持续,甚至在莱顿瓶中的电荷是放完之后还会持续,这样就会在莱顿瓶中产生相反的充电电荷 。于是莱顿瓶又开始了反方向的放电,如果放电回路中没有电阻损耗,放电电流就会来回反复流动 。如果放电回路中存在电阻损耗,放电电流就会在每次循环中降低,直到系统中电能被完全释放,没有电流流动 。电容与线圈相连被称为谐振回路,现今仍然被应用于振荡电流 。

特斯拉线圈是如何诞生的?带你了解它究竟如何工作的

文章插图
▲ 图1.7 莱顿瓶与线圈组成的谐振环路
??振荡频率依赖于谐振回路中的电容和电感大小 。如果你想改变震荡频率,可以通过改变线圈大小和电容形状 。利用这种方式,在19世纪50年代,人们可以将电池的直流电转换成几兆赫兹的交流脉冲信号,覆盖无线电波频率范围 。又过了若干年,科学家引入了微分方程来描述电路的工作机制 。到了1886年,德国科学家海因里奇·赫兹利用感应线圈第一次观察到了无线电波 。然后,赫兹并没有认识的他的发现的重要性,只是认为证明了电磁波理论的正确性 。

特斯拉线圈是如何诞生的?带你了解它究竟如何工作的

文章插图
▲ 图1.8 LC 谐振电压波形
五、特斯拉线圈??现在我们聊聊尼古拉·特斯拉 。在1889年夏天特斯拉来到巴黎世界博览会,听说了有关电磁波的神奇实验 。于是他自己着手做相应的实验,制作了感应线圈,但他有进行了新的创新,将原来电磁通断器去掉,使用一台交流发电机产生交流电驱动初级线圈 。这是非常实质的改进,不再依赖于机械装置来产生交变电流,而直接使用交流发电机来提供交变电源 。为此特斯拉还同时发明了交流发电机,三相交流发电机 。这些装置功率很大,使得线圈温度上升,烧坏了线圈的绝缘层,所以他设计了空心线圈 。

特斯拉线圈是如何诞生的?带你了解它究竟如何工作的

文章插图
▲ 图1.9 特斯拉与他发明的三相交流发电机
??后来他发现初级中的了莱顿瓶时好时坏,于是将莱顿瓶移到高压次级线圈,并且对电容容量能够调整 。通过调整次级电容大小,也可以改变次级的谐振频率,使其为初级交流频率的整数倍数 。借助于这种方式,特斯拉产生了高频高压电流 。利用次级电容,产生了可调谐的高频电磁波 。当时的特斯拉对于无线电报和无线广播并不感兴趣,他对无线电能传输照明应用比较痴迷 。为此,他增加了意外一个谐振回路,这个回路利用单个电线便可以点亮灯泡 。他发现对于霓虹灯、荧光灯来说,甚至不需要任何电线连接,只要靠近高压线圈便能够发光 。后来人们发现在高压线圈顶部增加巨大的金属圆环,便可以产生非常漂亮的放电电弧,这也是现如今特斯拉线圈最常见到的展示实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