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考古,充实长城文化
长期以来,人们对长城的关注点,往往停留在军事层面 。也无怪乎人们有这样的想法,因为长城沿线自古以来战事就非常频繁 。
从秦朝到清朝的两千多年时间内,中国北方民族与中原民族在长城沿线进行的战争有350余次 。著名的有秦朝时的蒙恬击匈奴之战,汉朝时的“河南漠南之战”,明朝的“土木之变”,还有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军队在长城的冷口、喜风口、古北口和滦东等地,为抗击侵华日军进行的“长城抗战”等 。
其实,长城作为庞大的体系,其文化内容并不止于军事层面,那些长城边堡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 。正如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汤羽扬所说:“要通过考古让公众知道,长城并非只是一道山上的墙或者草原上的土垄子” 。

文章插图
清平堡遗址便是个典型的例子 。清平堡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镇东门沟村,距离明长城约10公里,是明延绥地区三十六营堡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年间 。在建成后嘉靖年间多次遭到攻击,隆庆六年、万历六年先后对城址进行增高、加砖等补修工作 。清康熙时期平定噶尔丹之后被废弃 。清平堡遗址由于废弃后很快被沙漠所掩埋,该区域遗址很少有人类进行大规模的活动,基本以农业耕作和放牧为主,因此清平堡遗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其内涵能很好地反映出明长城营堡的格局风貌及时代特征,是目前陕北地区营堡中遗迹保存最好、最完整的、罕有的保存原貌的明代长城城堡 。

文章插图
而通过考古挖掘,会发现清平堡的布局就很有特色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魏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举了其中一个例子 。他说,考古发现清平堡留有北门 。中国历史上的北方地区,自汉代以来到金元时期,再至明代,城址是很少开北门的 。因为北方冬春季常刮西北风,所以一般不开北门 。考古中也发现个别有开北门的,“这种情况下要开北门,一定跟守卫长城有关,这些堡子肯定是在长城以南,开北门就是为了‘上班’,与守卫长城和边关贸易有关 。”魏坚说 。
除了清平堡外,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沙梁子古城也非常典型 。这座古城位于呼和浩特市西南部,该城自20世纪调查发现后,一直未做正式的考古发掘 。2017年,为配合呼和浩特市新机场快速路及城区三环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山大学联合考古队,对城址进行了全面勘探,并对道路所经地段进行了局部发掘 。通过2017年和2019-2020年两个季度的勘探发掘,大致探清了城址的形制,并在城址中部揭露一座大型仓储建筑基,其中包括1座大型粮仓建筑,面阔16间、进深2间,总面积近1800平方米 。这是第一次揭示出边城粮仓建筑的形制,为研究边城该类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
边城考古一系列成果表明,长城并非尘封于历史之中,而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随着考古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长城故事被讲出,这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长城、认识长城、爱护长城 。而这也是长城考古的最终目的所在 。
- 鲁班都有什么发明 鲁班的发明有哪些
- 哦的拼音 饱的拼音怎么写
- 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 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有什么
- 2020年农历十月初八出生的男女宝宝八字
- 爆款宝贝的标题该怎么写
-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内容有哪些
- 增强森林防火意识的宣传标语 写森林防火的宣传标语
- 阿里巴巴进货节 阿里启动年货节
- 江苏中烟的企业文化标语 非烟企业文化口号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