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认知!地核可能是超离子态( 二 )


“高温高压学科的发展、超算平台的建立 , 让我们的研究领先一步 。 比起较为顺利的研究过程 , 一波三折的是论文的投稿和审稿 。 ”何宇说 。
2020年7月6日凌晨2点40分 , 在投稿几个月后 , 何宇收到了编辑的第一次拒稿邮件 。 “我早上起来看到了邮件 , 内心有些沮丧 。 但编辑并没有‘一棍子打死’ 。 审稿人认为 , 地核有超离子态是一个新的概念 , 需要足够强、足够充分的证据来证明 。 我们计算合金熔点的方法并不适用于超离子态体系 , 应该加以改进 。 ”
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 , 研究人员采用固—液共存法约束合金熔点 , 在超算平台模拟了将近2个月时间 , 结合文献的报道 , 最终推断计算模型和实际合金熔点相吻合 。
他们再次完善论文 , 向编辑部发出了邮件 。 在此期间 , 论文预印版于2020年12月在线发布于Research Square , 引起了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关注 。 “同行的关注和反馈 , 也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 。 ”何宇表示 。
然而 , 2021年2月25日 , 何宇收到了第二次拒稿邮件 。 “审稿人认为铁—碳合金的热力学计算没有说清楚 。 我们附上了计算过程 , 恰巧又有新的文献佐证 , 最终 , 编辑认可了新修改的文章内容 。 ”何宇说 。
7个多月的等待之后 , 2021年10月22日 , 他们收到了文章确定接收的邮件 。 “那一刻真的很开心 , 好事多磨 , 团队将近5年的工作终于得到了认可 。 ”何宇感慨道 。
“超离子态内核更新了我们对地核状态的认知 , 流体一般运动的轻元素为认识内核对流、各向异性结构的形成和地震波的衰减提供了新线索 , 将成为地核研究的新基石 。 ”何宇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