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地风水是不是真的 武帝原陵风水讲解图( 二 )


选址方面,唐朝统治者与秦汉皇帝们也不一样,秦始皇筑陵于骊山脚下,西汉除文帝霸陵、宣帝杜陵,均在咸阳原修筑陵寝 。等到唐朝,统治者没有在汉冢累累的咸阳原上开辟新的篇章,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离长安更远的周边县市 。唐高祖献陵位于今天三原、富平两县交界处,2010-2012年,考古工作者对陵园遗址进行了勘探,测得陵台高度约19米,与史书记载的六丈十分接近 。考虑到1300多年的雨水冲刷、人为破坏,残存高度较入葬之初有所下降是可以理解的 。

陵地风水是不是真的 武帝原陵风水讲解图

文章插图

李渊棺椁安葬于陵台之下,这也是整个陵寝最核心的部分 。根据史书记载,献陵早在五代十国期间就被温韬洗劫,经过宋元明清的战乱,民间盗墓贼的发掘,随葬品应所剩无几 。陵寝原本还有墙垣、下宫等地面建筑,如今毁坏殆尽,不复当年之盛,只有石虎、石犀牛、石柱等笨重文物仍然长伴主人,略显凄凉、无奈 。在陵寝北侧180米的地方,考古队员还发现了建筑群遗址,其中最大的殿宇东西长37米,南北长23米,推测为寝宫 。《唐会要》记载,贞观十三年正月一日,李世民率七庙子孙、诸侯百寮、蕃夷君长拜谒献陵,大家都提前站好,在司马门内举哀 。众目睽睽下,李世民跪倒在地,痛哭流涕,久久不能起 。流程结束后,他又移驾寝宫,亲手把食物端到高祖灵位之前,并瞻仰了先考李渊与先妣窦氏生前穿过的衣服 。想到父亲创业艰难,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李世民的情绪再度失控,他在床前匍匐痛哭,侍卫、大臣们都唏嘘不已 。
期间还发生了一段小小的插曲,《唐会要》说李世民谒陵前夜,天降大雪,寒风阵阵,一片肃杀景象;谒陵时,乌云密布,天昏地暗,能见度极低,仿佛世界末日;等到谒陵结束后,却是风静雪止,天朗气清 。这种灵异现象说明了什么?“咸以为孝感之所致焉”,都认为是皇帝的孝行感动了天地 。实际上,这不过是巧合,借题发挥罢了 。李世民谒陵正好赶上天气变化,想要吹捧皇帝的人,当然不愿意放过这么好的素材,把二者强行联系在一起,是为了凸显皇帝、歌颂皇帝 。
陵地风水是不是真的 武帝原陵风水讲解图

文章插图

献陵周边还分布有广大的陪葬墓,在唐朝,能够与先帝埋在一块,那是相当荣耀的事情,祖坟冒青烟了!勘探结果显示,陪葬墓主要分布在献陵东部、北部、东北部,已发现的289座墓葬中,可以确定是献陵陪葬墓的共有93座,其中28座还有封土,其他的封土已经推平 。如果没有考古勘探,正常人不会想到地下会有高级墓葬 。史料记载有25位皇子、公主、重臣陪葬献陵,这与考古结果相差较大,说明史书记载的并不全面,仅为冰山一角 。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下诏:“诸侯列葬,周文创陈其礼;大臣陪陵,魏武重申其制 。去病佐汉,还奉茂乡之茔;夷吾相齐,终托牛山之墓 。斯盖往圣垂范,前贤遗则,存曩昔之宿心,笃始终之大义也 。皇运之初,时逢交泰,谋臣武将等,先朝特蒙顾遇者 。自今以后,身薨之日,所司宜即以闻,并于献陵左侧,赐以墓地,并给东园秘器 。”大臣陪葬皇陵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管仲、霍去病,唐太宗决定效仿,规定从今以后,李渊提拔看重过的大臣死后,有关部门要向他报告,并在献陵东侧赏赐墓地,此外,官府还会发口优质的大棺材作为福利 。所以在初唐时期,献陵东部、北部、东北部规划了一座座墓园,彼此以围沟为界,比如这一块是河间王李孝恭的,另一块是韩王李元嘉的,以此类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