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
2020年 , 中国科协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 围绕“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关键环节 , 构建了“科创中国”榜单顶层体系 , 遴选发布了2020年“科创中国”榜单 。
在此基础上 , 2021年“科创中国”榜单工作进行了创新 , 不仅聚焦的产业领域有所增加 , 并邀请多位院士和各领域专家参与榜单评审工作 。
吴丰昌指出 , 先导技术榜单代表了重大领域科技的前沿水平和技术重大突破 。 能入选的技术还要具备一定成熟度且通过早期验证 , 其商业模式要可见、商业潜力巨大 , 具备技术转化条件 。
“可见该榜单评选过程非常严格 , 既关注科技创新突破 , 但更加聚焦于技术实用性、可推广性 , 入选技术能就地转化 , 实现技术与地方的需求精准匹配 。 ”在他看来 , 该榜单提供了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的有效渠道 , 对推动生态环境科技领域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科学助力 。 二是为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 三是激发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科技创新的活力 。
吴丰昌认为 ,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全要素、多资源耦合的复杂系统工程 , 不仅涉及到政、产、学、研、用、金、介、媒等各个要素的参与 , 而且需要技术、人才、市场、政策、资本等资源投入 , 种种因素导致成果转化落地有难度 。
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吴丰昌强调 ,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生态环境科技推动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 更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 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重要推动力 。
一要坚持“四个面向” , 提高科技攻关的“实效性” 。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的重要方针 , 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重点领域 , 凝练关键卡脖子问题 , 通过问题带动科技创新 , 将科研与产业连成一体 , 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机制 ,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 建立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 鼓励企业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 , 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
二要健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 解决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 建立链条完整、制度健全、分工协作、运行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 推动从科学研究、实验试验、中试熟化、规模验证、二次研发、工程设计到标准化产品或工艺上下游的有效衔接 , 打造系统的产学研用协作模式 , 真正实现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落地的良性互动 , 保障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畅通 。
【吴丰昌院士:推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三要优化政策支持、创新金融服务 ,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力 。 政策法规是助推器 , 完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体系 , 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制度保障 。 金融扶持是加速器 , 以政策为杠杆 , 从产业环境、核心技术研发、人才政策等方面 , 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的友好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 激活科技创新的全要素 , 撬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 多元金融服务助推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 。 通过设立金融服务联盟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等多种途径 , 打造金融服务平台 , 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