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广东风水名收 张氏风水秘籍大全( 二 )


进人魏晋南北朝之后,由于北方的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大批进人中原,张姓随其他的原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同时继续向有雄厚张氏基础的西北发展 。西晋末,张姓族人通过渤海湾首次涉足东北,渤海湾地区成为张姓人群重要的聚集中心,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 。唐宋时张姓开始向湖广和云贵地区移民,明朝永乐年间由广东始人台湾地区 。
宋朝时期,张姓大约有49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3%,排在王、李之后,为宋朝第三大姓 。张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省,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两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的27.7%;其次分布于四川,河北、陕西、湖南,湖北,山西、甘肃、江西八省,占张姓总人口的54.5% 。全国形成了华北、西北和中原三大张姓人口聚集中心 。
明朝时期,张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为明朝第二大姓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江西三省,大约占全国张姓人口的36%,江苏一跃成为张姓第一大省 。南方张姓主要是在这600年中发展起来的 。从中可以看到,张姓的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张姓人口主要向湖广地区迁移 。全国形成了南方赣浙苏、北方晋鲁冀豫陕两大块张姓人口聚集地区 。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张姓的人口巳达到8960万,为全国第三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6.74% 。宋朝至今1000年,张姓人日的增加率呈上升的态势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苏、四川、湖北、辽宁、广东、陕西、山西、黑龙江,湖南十省,占张姓总人口的43%河南居住了张姓总人口的10.9%,为当代张姓第一大省 。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张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张姓区 。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张姓的郡望多达26个,分别是清河、范阳、太原、京兆、南阳、敦煌、安定、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河间,中山、魏郡蜀郡、武威、键为,沛、梁郡、汲郡、河内,高平、上谷 。张姓的堂号也很多,主要有清河,百忍、金鉴,孝反、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乐、敬谊、源流等,普遍使用的堂号为清河和百忍堂 。“百忍”堂号典出唐朝的张公艺 。张公艺,山东寿张(今属东平)人,善于治家,儿世同堂,在当时影响很大 。唐高宗封祭泰山时到山东,特意上张公艺家,间其治家之本末 。张公艺在纸上写下一百个“忍”字呈献在高宗面前,高宗很是惊喜和佩服,奖嘉张公艺一百匹绸缎 。
2、宗祠楹联
轮奂善颂;孝友传芳 。
紫光烛剑;黄石受书 。
簪缨七叶;金鉴千秋 。
西铭为理学之宗;南轩负公辅之望 。
鲲岛累迁昭祀典;清河长出尚高风 。
3、族规家训
父母之基不可易视,循规蹈矩才是真孝 。子女本是父母生,父母养育才成人,人生在世要孝顺,敬老爱幼佑子孙,人若在世不忠孝,枉披人皮错变人 。子必孝亲,弟必敬兄,幼必顺长,卑必承尊,处族以和敬为先,处乡党以忠厚为本,凡我族人尚共勉之 。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张姓族谱2654部 。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了张姓历代名人1741名,占总名人数的3.8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三位 。张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4.96%.排在第三位:张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5.33%,排在第二位;张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5.58%,排在第二位 。
【张氏广东风水名收 张氏风水秘籍大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