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风水宝地 石头山风水宝地( 二 )




建成后的佛香阁成为“三山五园”一大亮点 。其建筑与整体山形的比例恰当,无论远观近看都显得格外巍峨壮丽 。世间流行着诸多颐和园拆塔改阁的说法,都是为了掩饰这位“十全老人”乾隆的重大失误 。皇家档案更是避讳这项重大的过失而不如实记载,乾隆皇帝用三十七万两黄金换来的只有五个字“窣堵建未妥” 。后来乾隆在《志过云》诗句中文过饰非地说南北地域不同,杭州六和塔的样式不适合在北方建造 。哪里是南北地缘的关系?玉泉山上的玉峰塔和颐和园的佛香阁是同年建成的 。在北方园林中建塔的实例太多了,乾隆为自己的错误解脱的借口实在是太低级了 。乾隆帝这种高价的低级错误怎么能记录在皇家档案里?所以他的后人们也都故意为他掩饰 。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历经十四年建成 。乾隆即位以前,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的湿地 。乾隆皇帝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也有治理水利的目的 。并以清漪园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的皇家园林区 。
咸丰十年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又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三千万两白银重建清漪园,并改称颐和园 。虽然也用少量的白银在昆明湖上建了个海军水操训练场以掩人耳目 。但主要还是作为慈禧的消夏游乐地 。到光绪二十六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 。三年后慈禧又对颐和园重新修复 。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几遭破坏 。
直到一九五七年颐和园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五八年政府又拨款总体修缮 。四十七年后颐和园才全面的大修 。修缮颐和园酝酿筹备两年之久,投资五千万元的颐和园佛香阁景区修缮工程正式启动 。在一九五三年佛香阁景区古建筑群有过一次大修,耗资二十多万元 。如今的景区,琉璃瓦件釉面不同程度的剥落,有些殿柱出现糟朽,彩画大部分褪色,汉白玉的石构件也有风化现象,砖墙及砖墁地面也因酥碱和磨损都需要进行修补 。修缮工程要严格采用传统工艺、传统材料,修补、添配受损、缺失的斗栱构件 。修补、加固所有建筑的内、外檐装修,对彩画也要进行重新绘制、修整 。
佛香阁后面的智慧海居于万寿山中峰之巅,智慧海无梁殿的外墙上饰有千尊琉璃佛像,可惜面部都被红卫兵小将进行破四旧时都凿掉了 。这次修缮都要精心修补,这是自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最严谨的一次 。整个修缮工程始终强调对传统工艺、传统材料的继承 。对景区内的砖瓦、木料、颜料、麻、灰、琉璃兽瓦都要严格地筛选 。南京的金箔,苏州的金砖,河北的琉璃瓦,都通过严格的质量验证 。
排云殿、佛香阁景区是颐和园内建筑布局最完整、建筑形式 。佛香阁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年间又按原样重建 。

石山风水宝地 石头山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颐和园万寿山顶之佛香阁
佛香阁的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通高三十六米,耸立在二十米高花岗岩的石台基上,佛香阁不但是颐和园的中心景观,也是三山五园的最高亮点 。
韩昌凯 2017年9月16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