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从本质上消灭城乡对立,而不是要消灭城市乡村的具体形态 。
三种理论模式:优先发展乡村社区的模式、重点发展城市社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
原则:优势发展、整体发展、互益发展、地区平衡发展 。
(2)城乡布局理论
探讨城乡社区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缩小地区差别 。重点在地区差别 。
我国城市布局的一般特点:城市分布于东南沿海 。
环境与城市布局:重要影响 。
经济发展与城市布局:正相关 。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
人口与城市布局:城市布局本身意味着人口的再分布 。其建立和发展也与人口有关 。
20.试论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方向 。
【答案】必要性
(1)为适应和促进我国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现代化,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刻不容缓 。
(2)20世纪80年代依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经历了改革 。但仍未形成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适应 。
方向
(1)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
(2)充分调动国家、集体、个人积极性 。
(3)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
21.为什么说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
【答案】社会问题的普遍性是指社会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特性 。社会问题无所不在是在空间上普遍性的表现,即社会问题在任何社会、任何民族、任何国家或地区里都是普遍存在的 。社会问题无时不有是时间上普遍性的表现,即从人类诞生之日起,社会问题就始终伴随社会的运行与发展,一刻也没有消失过 。
22.社会群体如何得以存在和维持?
【答案】产生与存在,取决于个人与社会的双重需要 。
个体方面,个体有群聚的本能,希望在群体生活中满足其需要 。
社会自身,群体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群体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
群体具有自我维持的倾向 。同时也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
23.简述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
【答案】社会工作是其主体为增进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而展开的一项自觉自愿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活动 。
以不能维持正常社会生活而又需要他人帮助的个人和群体为服务对象 。
用社会整体利益、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作为基本目标 。
24.文化与文明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文化比文明的产生要早,文明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 。
文明只反映人类所创造的具有进步和积极意义的成果 。文化包揽一切 。
文化主要表现为物质的或精神的发展状态 。文化是文明存在的基础,文明是文化的进步表现,具有积极的行为意义 。
25.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和社会主体各有哪些?各自的作用及特点是什么?
【答案】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较长的依赖生活期四项 。
社会化的主体
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和大众传媒 。
(1)家庭
首先,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是社会化的开端 。
其次,对儿童进行感情和爱的培养 。
再次,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有重大影响 。
(2)学校
首先,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带有半强制性和系统性 。
其次,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且学生必须遵守 。
(3)同龄群体
同龄群体是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 。
首先,儿童以独立姿态参与活动,提高独立意识 。
- 地理百科知识竞赛题库 百科知识大全竞赛题库
- 幼儿常识知识题库 生活常识知识大全题库幼儿园
- 2022公共基础知识3500题库 公共基础知识最新题库
- 中国百科知识大全题库 语文学科知识题库
- 生活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生活常识类题库及答案
- 全网最全免费题库 免费题库网有哪些
- 6-7岁幼儿常识知识题库 6-7岁幼儿常识知识题库及答案
-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app哪个好 公共基础题库app怎么样
- 应急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 应急管理知识题库及答案详解
- 百科知识题库大全 百科知识竞赛题库1000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