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人”背后:劳动力短缺 , 技术工人需求高
年后是招工旺季 , 各工厂均开始了“抢人”模式 。 界面新闻综合多家工厂招聘信息 , 深圳富士康将小时工时薪上涨至26-28元/小时 , 并给正式工开出至多7500元的奖金;格兰仕给一线技工开出了5000-8500元月工资;华为南方工厂(东莞与深圳)的一线工人工资达8000至上万元 。
据鲁生介绍 , 服装制造相比于电子制造更依赖人工 , 尤其依赖熟练工 。 他厂里的熟手 , 旺季(有加班)的工资可达到上万元 , 淡季也有六千元 。 但问题是招不到人了 。
“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来工厂 , 我厂里基本上都是三四十岁的大龄员工 。 做服装的学习周期长 , 同样的工资 , 很多年轻人宁愿去餐厅做服务员、送外卖等等 。 ”年轻人不愿进厂做学徒 , 这也意味着未来熟手将越来越少 , 出现断层 。 鲁生感叹道 , 十年来东莞整体工人数量都在减少 , 老板们必须未雨绸缪 。
农民工是制造业用工主力 , 但人数与年龄均在上升 。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 , 2020年中国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 , 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 与此同时 , 农民工老龄化趋势也十分明显 , 2015年至2020年 , 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从17.9%上升至26.4% 。 与此同时 , 新一代农民工则倾向于选择外卖、快递等灵活性更高的第三产业工作 。
劳动力短缺及用工成本上升 , 是机器换人的重要推动力 。 一份以2018年广东省600家企业为样本的调查论文《劳动成本上升如何影响企业机器换人投入?》显示 , 劳动成本对企业机器换人的投入有正向促进作用 , 劳动成本每提高1% , 企业机器人投入会增加约2.6% 。
广东省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主席团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刘奕华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 , “广东省是制造大省 , 但还不是真正的制造强省 。 ”这主要体现在智能制造能力方面 , 例如智能装备关键零部件、芯片以及自主工业软件的缺失 。
刘奕华将智能制造分为三个范式:一 , 以机器换人为主的第一代智能制造;二 , 以“互联网+制造”为模式的第二代智能制造;三 , 以“人工智能+互联网+数字化制造”的新一代智能制造 。 三种范式应并行推进 。
机器换人 , 意味着工厂从单元装备开始投入智能化 , 这只是转型的第一步 , 之后还有工厂设备间的联网、工厂整体的信息化改造等 。 上述“三种范式并行”也意味着 , 不同工厂应按自身需求和规模进行不同程度的智能化转型 。
【工人短缺工价高涨,珠三角工厂主加速“机器换人”计划】另一方面 , “换人”并不代表工人失业 。 刘奕华提出了另一种思路: “技术工人越来越缺 , 这是肯定的 , 但智能制造(设备)也需要人维护” , 他指出 , 国家认定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多领域的新职业 , 技术工人门槛越来越高 。 随着机器增加、传统流水线普工减少 , 新一代制造业工人们也将往技术水平更高的新出路迈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