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在采光功能上 , 东观楼打破潮汕传统民居“外封闭 , 内开敞”的格局 , 通过镂空阳台、三十扇外窗、八卦阵钢索网、内部开放性空间等多种设计手法 , 令室内光线极为通透 , 改进了传统民居的短板 。而那些翠绿与乳白色的菠萝纹进口玻璃 , 更折射出异域氛围 。
民国和平、谷饶一带 , 建筑颇重防御功能 , 东观楼也有相应的设计 。楼体四面嵌入的六个“雀鸟巢” , 既是观景阳台 , 也是防御射击的据点 。楼内安装直通天台的玻璃“天眼” , 在每层楼内都可以观察一楼的出入情况 。20世纪70年代 , 东观楼因驻扎民兵营 , 又被称为“民兵楼” , 民兵紧急集合时 , 在天台吹响小号 , 全乡都能听到 。

文章插图
“雀鸟巢”可容纳4人观景 , 也可向下射击
和平侨批寄到“东观楼边收”
光绪《潮阳县志》载 , 和平旧名“蚝坪” 。产蚝之地 , 意味着很早就有水上活动 。
宋景炎三年(1278年) , 信国公文天祥领兵抗元经此 , 觉“地气和平” , 倡改蚝坪为“和平里” 。

文章插图
同一时期 , 从福建迁入潮阳的高氏 , 带来了福建人崇拜的海神——天后香火 。高氏第三代迁居和平下寨 , 在练江之畔兴建了天后庙 , 俗号下宫 。隆庆《光绪县志》载:“凡乡人与祷者辄应 , 航海者奉之尤谨 。”可见明代和平已经出现职业航海人 , 这是过番故事的前奏 。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 清政府开放海禁 , 红头船在海门港、隆津港出入载客 , 去往新加坡、马来亚、暹罗一带 , 这是潮阳第一次对外移民高潮 。咸丰十年(1860年) , 汕头开埠 , 潮阳人赴海外经商贸易、务工谋生 , 涌现第二次移民高潮 。民国初年 , 政局动荡 , 七年间下南洋的潮阳人多达3万余人;日本侵华 , 为避战乱 , 大批潮阳人移居东南亚;第三次移民潮持续到国共内战 , 以南移暹罗最多 , 郭丰源、姚宗伟、姚宗侠等知名侨领都是在这一时期远赴暹罗 。
和平是潮阳著名侨乡 。1897年 , 旅暹华侨马俊声将家乡和平的大峰祖师金身请到泰国 。1910年 , 著名侨领郑智勇(二哥丰)等12人在曼谷购地修盖大峰祖师庙 , 名“报德堂” 。1936年 , 改称“暹罗华侨报德善堂” , 是潮汕善堂在海外的代表 。
1958年统计资料显示 , 和平旅外华侨20738人 , 占当时潮阳旅外华侨总数的13% 。海外寄来和平的侨批 , 地址留“东观楼脚收” , 回批写“东观楼边寄” , 皆因东观楼是练江畔的地标 , 也是乡人引以为傲的所在 , 用今天的话来说 , 它就是和平的一张“地方名片” 。

文章插图
东观楼脚的侨居 , 西式装饰细节
旅港社会名流马璧魂
东观楼碑记中写道:“楼面朝东 , 旭日霭照 , 塔影峙前 , 练江曲绕 , 故虽窗通四面 , 万方无遮 , 唯均不及东观之胜 , 因名云 。”
- 广州白云机场疫情 广州白云机场疫情最新消息
- 广州荔枝几月份成熟
- 白云机场t1是机场南还是北
- 广州亚运会徽标的特点和含义
- 广州新白云机场和白云机场区别
- 广州南换乘怎么换
- 河粉为什么叫河粉
- 广州马路为什么种芒果树
- 广州包包批发市场进货在哪里
- 广州北站有地铁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