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坡牛尾巴岗风水宝地 大化贡川乡清坡风水宝地在哪里( 三 )


5 美食驱动助脱贫 风生水起夜经济
大化瑶族自治县实施“美食驱动”战略 , 成立了美食办及民族餐饮文化研究中心 。
该县立足生态优势 , 打造“地标”产品 , 使七百弄鸡、七百弄山羊、白玉薯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截至目前 , 共创出“三品一标”农产品20多个 , 被誉为中国绿色食材基地县 。
大化还通过举办创意厨艺大比拼等系列活动 , 举办全国民族特色美食大联展 , 参加广西民族地方特色美食大赛和全国烹饪技能竞赛 , 展示地方生态食材烹饪的长寿特色美食魅力 。
“实际上 , 一切为了扶贫 。”大化瑶族自治县县长蓝胜说:“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 将白玉薯、七百弄鸡、山羊等绿色食材创意打造成美食菜品和美食宴席 , 从而实现美食驱动消费扶贫的目标 。”
如今 , 大化已经成为“中国长寿特色美食之乡”“中国康养美食之乡” , 美食名气不断提升 , 其中“壮瑶大席”还荣获“中国菜·全国省籍地域名宴”称号 。该县餐饮市场主体从2015年的760家发展到1691家 , 增加就业人数达3500多人 , 相当于创建3家大型企业 。康养美食撬动的餐饮市场壮大了 , 旅游消费升温了 , 生态食材销售也顺畅了 。
值得一提的是 , 该县以美食为媒 , 建设达吽小镇 , 改变了夜间“无聊”“无趣”“无味”的现状 , 撬动生态食材产业、县域旅游业发展 , 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 。夜街、达吽小镇 , 成为大化与周边县域老百姓的深夜食堂 , “康养福地·美食之乡”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 “夜市”“夜食”等多业态夜经济风生水起 。
6 联建联养破瓶颈 产业发展上正轨
2016年以来 , 大化瑶族自治县共整合财政涉农资金7.736亿元用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奖补 , 促进产业发展 , 群众增收 。
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2亿元 , 用于建设“党旗引领·联建联养”扶贫养殖场427个 。探索推广“乡村组织、多户合作联建、共管轮值联养、效益分配联享”联建联养模式 , 解决大石山区产业发展无资金、无技术、无资源等困难 , 有效提高贫困户产业覆盖率 , 共带动贫困户10547户41679人参与扶贫养殖场发展产业 。
截至目前 , 该县发展七百弄鸡养殖400多万羽、养殖七百弄山羊13.876万只、养殖肉牛3.66万头、养殖香猪1.66万头 。其中 , 已实现七百弄鸡出栏近30万羽 , 肉牛出栏1.75万头 , 肉羊出栏17.75万只 , 香猪出栏4.31万头 , 已回收湖羊扶贫养殖场羔羊2809只 。
结合大石山区石漠化踪合治理 , 发展种植核桃面积24.2万亩 , 建成高产示范基地3.79万亩 , 已挂果面积约6000亩;发展晚熟柑橘、山葡萄等水果种植面积3.5万亩;发展“双高”糖料蔗种植面积8.97万亩;发展油茶种植面积2.5万亩;桑园种植面积1.94万亩 。
经过几年的努力 , 该县产业发展逐步走上正轨 。贫困户“5+2”特色产业覆盖率由2017年的60.86%上升到2020年的97.06% 。“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上档进位 。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由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