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物流现状 海尔物流还能撑多久( 二 )


自救之路
【海尔物流现状 海尔物流还能撑多久】据采访人员了解,在海尔物流创建之初,张瑞敏也曾有意于将物流外包,但发现国内并没有任何物流企业可以为海尔提供物流服务的,所以才决定自造物流体系 。
在张瑞敏看来,物流外包在中国显得不切实际,首先是没有哪个企业有能力为海尔做物流 。以用于国际市场的国际采购为例,由于外贸和外汇制度,中间环节必然产生关税,而国内的供应商能够独立完成国际采购的商流和物流并且可以在网上交易的企业也是凤毛麟角 。
另外,从海尔自身来讲,物流无限延伸就会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比如,采购计划就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新产品开发等商业秘密等 。海尔的物流是从源头做起、从采购做起,因此,出于商业考虑,海尔开始自己做物流无可厚非 。
张瑞敏也曾期望将海尔物流从企业物流扶植成为市场上的第三方物流 。即要做到三个“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服务自己,三分之一服务国内其他企业,三分之一服务跨国公司 。
然而并非事事尽如人意,由于行业竞争和商业秘密保护的影响,同行出于竞争考虑在合作上存有戒心,使得海尔在擅长的家电物流运作上却难以找到真正战略合作伙伴 。所以,一直以来,海尔的物流本部资源除了保证本集团的物流需求外,只拿到了少数快速消费品的物流业务 。海尔物流一位人士透露说,接一个物流项目,谈判往往非常艰辛 。
采访中,很多人认为,海尔物流参股到专业物流企业也到是一条自救之路,一方面,海尔物流可以依托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方面等资源优势向其他领域拓展;另一方面,因为有资本纽带维系,海尔在接受物流企业的服务时也可以少了许多顾虑,从而把精力放到企业核心业务上去 。
应该说,海尔物流几年来搭建的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网络、投资过亿元的物流执行系统,再加上运作海尔集团物料管理的经验和能力,都是海尔物流社会化后的竞争力所在 。因此,如果在目前的基础上依海尔物流现有的资源和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合资、合作,以化解行业担心,拓展并参与家电行业物流合作 。到那时候,海尔物流目前储备的潜能将会得到有效的释放,有望和海尔的市场拓展取得成绩一样,而成为国内家电物流的领头羊 。但能否做到这点关键在集团的决策 。
据海尔物流内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采访人员:“关于跟物流企业资本方面的合作,我们正在洽谈当中,但还没有最后敲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