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政 2022年高考政策最新规定( 二 )


“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于2020年在有关高校开始实施,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盘点多所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发现,今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聚焦基础学科,不少高校拿出了自己的“王牌”专业 。在培养过程上,“强基计划”更加注重个性化、国际化,多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实行本研贯通培养模式;在考核方式上,依然延续“高考+综合能力测试+体育测试”的模式 。

2022年高考政 2022年高考政策最新规定

文章插图
招生院校增加3所,每人限报1所高校
除以往的36所试点高校外,今年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所高校也开启了“强基计划”试点工作 。
其中,湖南大学招生专业为化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招生专业为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动物科学(生物育种),都是学校的“王牌”专业 。东北大学也将本校在全国名列前茅的自动化专业作为首年强基招生的唯一专业 。
对比前两年“强基计划”招生以基础学科专业为主的情况,今年部分高校还新增了一些与基础学科关联的新型交叉学科专业和强势学科,突破了单纯基础学科的限制 。
比如,被誉为“国防七子”之一的北京理工大学在往年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等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了开办不久的智能无人系统技术;西北工业大学在数学类、应用物理学、化学类之外,首次招收全国排名前列的航空航天类专业,并在招生简章中强调将“瞄准航空航天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致力于打造世界航空航天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高地” 。
此外,部分高校招生省市正在逐步扩大,不少高校已开始面向全国进行招生,例如北京理工大学2022年新增宁夏招生,西北工业大学新增北京、重庆招生等 。值得注意的是,“强基计划”限定每名考生只能报考1所高校 。
聚焦基础学科,培养过程注重个性化、国际化
据了解,“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 。
据中国教育在线“掌上高考”统计数据,截至4月4日公布招生简章的30所院校中,总共有145个专业招生,其中在“3+1+2”的新高考选科模式下,要求必须选考物理的专业总数为116个,占比达到80%;要求必选历史的有24个,占比为16.5%,不限首选科目的有5个,占比为3.5% 。可见,选考物理的考生在报考“强基计划”上具有优势 。
在“再选科目”上,不作要求的专业有81个,占比为55.8%;要求选考化学的专业有45个,占比为31%,要求选考化学或生物的有16个,占比为11%;除此之外,再选科目要求为地理、政治、地理或政治的均有1个专业 。
在培养过程中,“强基计划”更加个性化、国际化 。如北京大学为“强基计划”入选学生制订基础兼顾个性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一方面加强专业基础的培养,另一方面也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课空间和发展支持,搭建与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战略平台,制订特殊政策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阶段选修和跨学校选修,提高学生的学科交融能力 。
另外,不少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进行单独编班,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例如,清华大学将“强基计划”相关专业的本科与研究生培养过程有机衔接 。本科毕业时符合学校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要求的学生,可优先衔接就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南开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模式体现为“一制三化”“交叉培养”“动态进出”,在培养方面坚持以基础学科为本源,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给未来高阶发展方向培养夯实基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