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圭是什么样的玉石 风水中玉圭什么意思啊( 四 )


而孕育泰山玉的泰山更是一座古老厚重的历史名山和文化名山 。新泰发现的“智人牙齿化石”证明,早在5万年前,泰山一带就有人类活动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一直与石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人类文明即始于石器时代,放之泰山及其山上的奇石美玉,中国人的情感崇拜则更为显达和广泛 。重于泰山、稳如泰山、泰山安则天下安……文化价值内涵的不断演绎,使得泰山成为中华文华的生发地与归宿地,往复循环,更是赋予了泰山、泰山石、泰山玉无可比拟的神性与灵气 。
在传统文化里,“玉”字从创造伊始便糅合了物质与文化的双重属性,既是一种珍贵的物质实体——美丽的石头,更是一种神秘、地位、力量的携带媒介 。玉的这一特性,与泰山的特殊地位,本就是一脉相承,珠联璧合 。
2、泰山玉的神性时代——通天礼地,祭祀神祇
提到泰山玉,就不得不提大汶口文化 。作为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若干磨制石器和玉器,其中就有材质类似于泰山西麓玉矿所产的蛇纹石质玉(附图1) 。
大汶口文化玉斧[1]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泰山玉应见诸于《山海经》,其中记载:“泰山其上多玉·····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多水玉” 。
玉器和石器分离之前,也是石器的一部分,多为生产工具,当人们赋予它深刻的内涵时,便从石头里分离出来成为美玉 。即便保留着原始的石器形制,也不再用于生产,而是注入更高一级的精神领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装饰品、祭品和陪葬品 。如最初的玉斧、玉铲都有使用的痕迹,而后期的玉斧和玉铲则饰以花纹成为装饰品,逐渐变成一种通天地祭鬼神的神物,如玉璧、玉琮等(附图2)
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琮、泰山玉玉琮
《周礼》中更是规定,祭天、敬神、祭祖、朝天子、丧葬都要用玉 。从殷墟玉器可以看出,商代后期玉器的色彩丰富多样,有青玉、白玉、青白玉、墨玉、黄玉等多种,以青玉为主,也有泰山玉(蛇纹石玉)和远自新疆的和田玉 。
3、泰山玉的王权时代——玉示天下,等级森严
随着时代发展,玉器的制作工艺有了很大进步,玉器的种类也变得多样,汉代玉器可分为礼玉、葬玉、饰玉、陈设玉四大类 。对于玉器的使用,沿袭着它的神性,玉更有了严格的身份象征和权利限制 。《周礼》记载有“六瑞”的使用规定,六种不同地位的官员使用六种不同的玉器,即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从秦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唐代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的制度,如玉带制度 。显然玉有着身份象征和权利限制,也正是因为这种王权的禁锢,才使得后世泰山玉咸有见诸于世,因为作为神山和历代皇家封禅之地,泰山上的草木石皆镀上了一层禁令,不得随便动用,更遑论采挖 。
附图3商代的平首玉圭
文字上再一次对泰山玉有明确描述的是魏晋时期曹植的一篇诗作,《驱车篇》言:“驱车掸驽马,东到奉高城 。神哉彼泰山,五岳专其名……上有涌醴泉,玉石扬华英……” 。
4、泰山玉的民玉时代——佩玉显德,藏玉盛行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子百家的出现所形成的“百家争鸣”局面,玉文化更是风行一时 。此时皇权远未独霸,玉的使用权还未严加限制,兼之中国文人具有根深蒂固的寄情于物的审美倾向,很自然地便产生了“比德如玉”的价值追求 。进而延伸出了玉有五德、玉有九德、玉有十一德的玉德学说 。这成为支撑中国人爱玉崇玉的精神源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