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回应谷爱凌苏 导演回应谷爱凌苏翊鸣纪录片爆红( 三 )


导演回应谷爱凌苏 导演回应谷爱凌苏翊鸣纪录片爆红

文章插图
南都:谷爱凌和苏翊鸣的成长背景可以说是有同有异,谷爱凌平时在美国生活,苏翊鸣则是接受了中式教育 。
通过《少年志》的拍摄,两个少年之间会产生一些交流和碰撞吗?
张绍波:其实他们两个能遇到的机会并不算多,因为单板和双板本来就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圈子,平时去训练的场地、教练和阶段都是有差别的,而且他们都还在上学,所以并不是说两个人天天在一块训练 。
但当时他们见面之后,确实很快就熟了,都对对方充满好奇,会互相问一些问题 。
比如说苏翊鸣会好奇,“谷爱凌,你在国外是怎么生活的?你喜欢玩什么?”
谷爱凌也会问一些类似的问题 。两个孩子在拍摄场地还是有不少交流的,片子中拍到了一小部分 。
南都:这两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也形成了一组对照,你作为导演和记录者,能否分享一些在这方面的观察与思考?
张绍波:我跟谷爱凌、苏翊鸣的母亲分别聊过,拍完片子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也都会聊到孩子的教育 。
我觉得两位母亲都很坚持一点,就是虽然孩子是往竞技体育方面发展,但他们的文化课、正常的这种知识的学习不能落下 。
谷爱凌后来考上了斯坦福大学,这就是她的家庭教育的一个结果 。
苏翊鸣比谷爱凌小,还没有到升学的时候,但是苏翊鸣的妈妈也说,训练之余如果真的落下课了,一定会想办法让老师给他补回来 。
这一点上,跟我们很多的传统项目、传统的运动员非常专注于训练,是有一定差别的 。
南都:你除了是一名导演,本身也是玩了十多年滑雪的“雪友” 。
我注意到你在北京冬奥会第一个比赛日发了一段视频说,“冬奥会后,自由式滑雪一定会遍地开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句感慨?
张绍波:这也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过程 。像我在2012年刚接触滑雪的时候,雪场上10个人里边也就是一两个人玩单板,其余的人都是在玩双板 。
但是从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之后,能明显感觉到滑单板的人数逐年增多 。
一方面是因为冬奥的契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之前十年的积累,我们国内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资深单板滑雪爱好者,他们可以去传授和带动更多人 。
所以这时候有了更好的环境,这种运动就可以迅速生长起来 。
现在国内的年轻人更多的愿意选择玩单板了,觉得单板(比双板)更酷,更厉害 。
但对于我来讲,玩了这么长时间单板滑雪,已经知道自己的“上限”在哪了,对这项运动的兴趣就会随之降低 。
但自由式滑雪不一样,它有很多你可以选择去玩、去练的东西,只是门槛相对也会更高一些,需要你付出的努力更多一些 。
像欧美那些有百年滑雪史的国家,现在它们的自由式滑雪就发展得非常好,相信我们国内也会如此 。
除了是一名导演,张绍波也是资深的单板滑雪爱好者 。
导演回应谷爱凌苏 导演回应谷爱凌苏翊鸣纪录片爆红

文章插图
南都:在过去我们没有非常浓郁的街头文化、“酷”的文化 。
张绍波:文化氛围还是不一样的 。我们大部分滑雪的人都认为,在这方面我们国家的滑手跟国外的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不是短时间所能跨越的 。
【导演回应谷爱凌苏 导演回应谷爱凌苏翊鸣纪录片爆红】但是这一次苏翊鸣就做到了,我觉得他很厉害 。
南都:根据你的观察,近几年随着冰雪运动在国内的普及,送孩子学习滑雪的家庭是不是也越来越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