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协同配合,成功完成了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了舱外活动相关设备组装、全景相机抬升等任务 。
8月20日,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完成了第二次出舱活动,历经约6小时,进一步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
在空间站驻留了创纪录的3个月后,三名航天员即将荣耀归来,预祝他们平安顺利回家!

文章插图
东风着陆场将首次接航天员回家
东风着陆场可满足更高着陆要求,神舟十二号将采取半弹道式返回方式
杨宇光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长期驻留航天员的空间站一般的飞行高度就是四五百公里,有的可能会更低 。当空间站的轨道高度过低时,大气密度相对会比较大,空间站的轨道衰减较大 。因此长期在轨的空间站,需要定期进行抬高轨道 。此次3名航天员在太空站待了90天之久,此时空间站的高度难以确定 。这样一来,神舟十二号飞船对于着陆场要求就比较高 。四王子旗着陆场相比,东风着陆场面积更大,地面人口稀疏,更利于飞船安全降落,神舟十二号选择了能满足更高要求的东风着陆场 。
返回舱在降落过程中,如何确保飞船降落在可控区域内?杨宇光对此解释道,对于飞船是否能够准确降落在可控区域内,飞船的返回方式至关重要 。飞船返回的方式主要有弹道载入式、半弹道式、升力再入式 。我国神舟十二号飞船采用的是半弹道式返回方式 。这种返回方式可以让飞船在返回的过程中,利用火箭发动机改变飞船的姿态,即改变升力的方向,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去控制飞船的落点,一定程度上保证飞船降落在可控区域内 。
据央视新闻介绍,东风着陆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着陆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是此前四子王旗着陆场面积的10倍 。搜索范围的扩大和恶劣多变的天气,对着陆场通信覆盖及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9月17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回收分队将首次执行航天员搜救和载人飞船返回舱搜索回收任务 。针对任务及东风着陆场特点,他们准备了多种装备,确保搜索回收任务万无一失 。

文章插图
航天员撤离空间站要解锁12把对接锁,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产生反推力助力“回家”
三位航天员从撤离空间站到回到地面要经过几个环节?杨宇光解释道,航天员从太空站返回到地面的过程十分复杂 。第一步是撤离准备工作,第二步是要将和空间站锁在一起的飞船解锁,飞船与空间站之间有12把对接锁 。解锁之后的第三步是绕飞及径向交会实验 。
“接下来的第四步至关重要,我们的神舟飞船是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组成,完成绕飞及径向交会实验的飞船需要进入一条比空间站要低的轨道,然后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两者分离不但给飞船减了重,两者分离产生的反推力也助推了飞船返回地球,节省了飞船返回地球所需的燃料 。”杨宇光说,当飞船飞到大西洋或者非洲附近上空时,飞船利用推进舱的发动机进行反推,降低飞船下降的速度,从而压低轨道,进入返回的弹道 。
杨宇光说,最后关键的一步是飞船的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推进舱会单独载着三位航天员返回地面 。之后神舟十二号会先经过非洲大陆的上空,再经过印度洋,然后进入我国的新疆 。等飞船距离地面十多公里高的时候,飞船的下降速度会下降到两百多米每秒,此时飞船的降落伞就可以打开,之后再抛开飞船底部的防热底,抬升航天员座椅 。降落地面的飞船带有发光标识以及无线电信标,随后负责搜救的工作车辆和人员就会到达飞船降落点辅助航天员出舱 。至此,航天员才算是成功降落到地面 。
- 囚牛是龙的第几子
- 3名航天员顺利出 三名航天员顺利出舱状态良好
- 80秒回顾3名航 80秒回顾3名航天员出差生活
- 航天员着陆后为什 航天员着陆后为什么要抬着走
- 空间站是静止还是 空间站是静止还是飞行
- 神舟102号返回舱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成功着陆
- 中国精神具体指什么
- 契约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
- 契约精神的重要内涵
- 故宫屋顶上的神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