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调侦查员疫情参谋员:精准缩小核酸地图是任务
从全市到部分区,再到精确某个街道……在南京疫情发生期间,多轮核酸检测不断缩小规模的背后,是流调人员夜以继日、赶在病毒前锁定感染者的战斗 。
在7月20日南京疫情发生当天就奔赴禄口机场的南京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科副主任医师马涛,参与了本轮新冠肺炎疫情的整个流调和溯源工作 。“当时我们面临的情况非常复杂,病毒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么传播的?还有多少病例?这是摆在大家面前急需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
据马涛介绍,在禄口机场的前三天,白天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航站楼进行现场调查工作,像一个侦查员通过现场卫生调查,面对面访谈,收集轨迹信息,查看相关监控录像等方式在现场寻找任何可疑线索 。“这样的工作一干就是一整天,当大家把防护服脱下时,衣服里全是汗水 。”
“晚上回到驻地,就要针对重要的线索补充电话流调 。基本上早期报告的每一个病例,我都打过电话、做过访谈 。”马涛告诉采访人员,帮助病例回忆14天的活动轨迹并不容易,流调员需要一边核实印证信息的准确度,一边安抚病例的紧张情绪,“大家都把手机、充电宝、金嗓子笑称为流调必备三件套 。”
“一份通过无数次电话和现场走访后完成的报告,必须包括病例在每一个时间点、每一个地点发生的事件 。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流调队员驻扎在前线,每天只休息2-3个小时 。”马涛说 。
到了后期,流调工作转入对疫情发展趋势的分析研判和防控策略的指导,“7月31日晚10点钟,我们接到任务,在当天把南京前三轮核酸检测情况进行分析,尽快拿出第四轮核酸检测范围建议 。”马涛还记得,疫情分析组立刻收集不同地区发现的病例、不同方式或途径发现的病例,以及病例的每一个活动轨迹和职业特点等数据进行全面讨论会商,在8月1日凌晨3点钟,完成了分析报告和第四轮核酸检测区域的建议,“后期这样的疫情分析报告一天要出两期,每期15页左右,可想而知流调员需要面对多少数据和信息 。不过也正是这份工作,令南京的核酸检测范围越来越小、越来越精准 。”
hi
- 南京最常见的花 南京市花是哪种花
- 南京市招办地址 南京市招生办地址
- 南京市鼓楼区南秀村属于哪个街道
- 观音阁在哪个城市
- 洪桐县在哪
- 江苏的省会是哪里 江苏的省会是南京市
- 江苏车牌字母代表城市
- PDF文件怎样转换成Word PDF怎样转为Word文档
- 简易程序能转为普通程序普通程序能否转为简易程序吗
- 江南贡院位于哪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