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 。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 。《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 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
【中秋节放假安排 中秋节放假安排】碧空如洗,圆月如盘 。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 。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 。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 。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

文章插图
中秋节的习俗2: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
中秋节的习俗3: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
中秋节的习俗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
- 中秋节去哪里旅游 中秋节去哪里旅游比较好
- 高中生假期应当如 高中生假期应该如何安排
- 中秋节一般都干些什么
- 中秋节礼品送什么好
- 酒席的座位安排
- 中秋节拜月寓意着什么
- 古尔邦节2021 古尔邦节2021放假通知
- 中秋节吃什么水果好
- 吃月饼是为了记念 吃月饼是为了纪念谁
-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放假了指的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