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东数西算 | “东数”为何要“西算”?( 二 )


内蒙、甘肃、宁夏的光照资源、风能资源丰富 , 是可再生能源大省 。 同时有漫长的冬天 , 夏天气候不至于特别炎热 , 也有利于散热 。 但是因为新能源的分布广、发电功率变化大的特点 , 很难将当地的电力稳定输送到东部 。
我们虽然一直在部署西电东输 。 但是 , 高压电的传输 , 相比信号的传递 , 在能耗方面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 很多工商业不能西迁到电力丰富的省 。 一线城市的商业、生活等耗电设施也只能利用西电东输 。 但是 , 一部分算力的确可以搬过去 。
其次 , 这个规划也充分考虑了算力需求的不同种类 , 为必须留在当地的算力打开了政策窗口 。 三大城市群分别规划的算力枢纽 , 确保了这种需求 。
很多应用对低时延的要求很高 。 极端一点的例子 , 如未来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和V2X应用 , 将会极大依赖车与车、车与路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计算 。 很多算力必须部署在车辆之外 。 这些反应必须在分毫之间的应用需求 , 不可能利用远在千里之外的算力 。 大家知道 , 信号传递 , 最快也不能突破光速的限制 。 长距离的算力调用只能适合对同步性没有要求的应用 。 在 规划中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西部仍主攻时延要求低的冷数据存储 , 大量需要迅速计算、高并发的热数据则放在东部 。 三大城市圈也确定了算力枢纽地位 , 保障了发达算力需求高速增长的需要 。
同时 , 这个规划也可能为贵州、宁夏、甘肃这要的经济落后省份带去产业升级的机会 。 大量高算力需求的产业有可能进入当地 。
对算力、存储都有很高依赖的一些IT产业 , 有可能因为算力市场价格的差距 , 将研发、制作的中心保留在发达城市 , 将计算存储的支撑能力放到这些西部算力枢纽 。 在当地部署简单的维护人员甚至全面依赖云运营商的服务 。 这样也是有可能的 。 例如影视特效制作所需要的渲染工作就有这种可能性 。 相当于进行了产业转移 。 在高科技产业中的一部分高能耗、低人力要求的工作 , 转移到能源绿色廉价的地区 。 即提升当地产业能级 , 而且还降低了排放 , 实在是一举两得 。
这个规划是一个指导性的规划 。 “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是国家投资工程 , 是公共服务 。 “东数西算”则需依靠市场 , 算力将通过市场行为销售给企业 。 因此 , 生产成本、算力定价、算力销售渠道等方面按还有待市场发展的考验 。 政府发布了一个产业的发展地图 , 各路云网业者则是最终实现蓝图的玩家 。 我们拭目以待 , 不久就能看到一个绿色低碳、超强算力加持之下的数字化中国 。
End
作者:野村综研 陶旭骏
责编/版式:范范
审核:申晴
监制:刘启诚
【透视东数西算 | “东数”为何要“西算”?】我就知道你“在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