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热”之下,考研变难了吗?( 二 )


还有一个问题,研究生考试只考几门课,没有考虑到综合评价问题,这样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学生考的分很高,但基础不一定很牢,读研究生做学生论文时,会有很大压力 。
采访人员:合肥学院本科生考研率在18%左右,“考研热”现象并不算突出,是因为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好吗?卢校长如何看待提升学历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之间的关系?
卢平:一直以来,合肥学院没有像一般高校那样鼓励或者要求本科生考研,也不把考研作为评价学科、专业的指标,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培养,把他们培养成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
我们学校是中德合作共建的应用型高校,我们和大众集团成立了大众学院,进行了“双元制”的高等教育改革 。相关学生通过“2155模式”培养,即前两年在学校(合肥学院和德国的一所高校)学习,学习过关后,第三年到德国的合资公司,如到大众轮胎等公司去实践学习,并按照企业要求的人才标准去培养 。第四年,学生半年在学校、半年到企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非常受企业欢迎,就业率比较高 。
我们2016年改革实行“双元制”后,第一批21名毕业学生中,14人留在了大众轮胎公司,还有2名学生考研去德国了,剩下另几名学生就业的企业也都不错 。
我们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学历和学术水平,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工程中棘手问题、创新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自己的需求,也可本科毕业后先到企业实践中去接受锻炼 。在经过实践锻炼后,若想深造,再考研读研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
相关新闻
导致“考研热”的原因有哪些?
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陆续公布,“考研热”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有457万人报名,比去年增加了80万,增幅超21%;相比5年前、也即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增加了256万 。
导致“考研热”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核心因素是什么?
近日,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合肥学院副校长卢平,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任孟山做客访谈节目,展开了一场“透视考研热”主题讨论,并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
以下为专家对话:
采访人员: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457万人报名,比去年增加了80万 。同时,考研复试线也在不断推高 。当下导致“考研热”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核心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施卫东:我觉得考研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如今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 。很多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因此选择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希望以此求得预期的“好工作”,这是导致“考研热”的直接原因 。
二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之下,整个社会增加了对高学历、高知识人才的需求 。在过去,大学生仿佛是世间珍宝,非常受各个企业重视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社会风气也正在形成 。这是导致“考研热”的主要社会原因 。
三是高校、老师也鼓励学生考研 。一方面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而根据相关规定,本科生考研录取率也是考核项目,可以算在就业范围内;另一方面,本科生考研情况也可反映出高校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因此很多高校积极地引导本科生参加考研 。
我认为,“考研热”最核心的影响因素是,社会对高学历、高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竞争激烈,本科生在就业环节优势不明显,因此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要考研提高自身学历和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