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5日几点是清明节( 二 )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 。清明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 。拜清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 。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 。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 。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
清明插柳戴柳另一种说法是驱鬼辟邪 。中国北方一些地方将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三大鬼节” 。因受佛教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的影响,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
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 。据说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 。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之一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 。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
荡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 。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 。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帝也参加斗鸡 。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 。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北方喜爱的一种游戏 。相传又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 。《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 。《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 。宋代有“打球乐”舞队 。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 。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