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如下:
?下雨?惊艳?春分?清明?谷雨?漫长的夏天?小?莽?夏至?小暑?酷热?立秋?夏天?白露
?秋分?寒露?第一次霜冻?立冬?小雪?大雪?冬至?韩笑?大寒立春,雨,蛰,春分,清明,谷雨,
长夏,小满,忙中,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初霜,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第一类是季节性的:
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四里(立春、长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一年分为四季 。
第二类反映了气候特征:
>直接反映热量状况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 它们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暑的程度以及暑热即将过去等都很确切 。
直接反映降水状况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 。 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程度 。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虽说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也反映出温度逐渐下降的过程,和每个节气温度下降的程度 。
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
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
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的蛰虫的复苏,向天地万物通报春回大地的信息 。
各个节气的时间和含义:
立春:2月3—5日,太阳达315度黄经 。 “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有开始了,天气回暖,万物更新,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这一天春季开始 。
雨水:2月18—20日,太阳移至330度黄经 。 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十分频繁 。
惊蛰:3月5—7日,太阳移至345度黄经 。 春雷开始轰鸣,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过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过冬是虫卵快要孵化了,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但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
春分:3月21—22日,太阳移至0度,阳光直照赤道 。 “分”是“半”的意思,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
清明:4月5—6日,太阳移至15度 。 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秀朗的景象 。
谷雨:4月19—21日,太阳移至黄经30度 。 “雨生百谷“,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
立夏:5月5—6日,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万物生长,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农事活动也已进入夏季欣欣向荣的繁忙季节了 。
小满:5月20—22日,“满”,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但未成熟 。
芒种:6月5—7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在北方是刻麦种稻的时候,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和夏种了 。
夏至:6月20—22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90度 。 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 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
夏至前后,我国许多地方都进入了闷热的夏季,气温一般都在30摄氏度以上,最高气温常常突破37摄氏度 。
小暑:7月6—8日,太阳达黄经105度,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行炎热季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