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后,阿里出现了首次季度亏损,准备做好长期投资开始打持久战( 二 )



上市后,阿里出现了首次季度亏损,准备做好长期投资开始打持久战

文章插图

当然 , 淘宝特价版和闲鱼这样独立场景的APP拆分 , 对阿里来说 , 是既定的明确战术 。 从竞争角度来看 , 抖音、快手、拼多多、京东、唯品会、得物等等相继涌现的电商市场的混战 , 恰恰是阿里希望的一个市场状态 。 多对多的博弈 , 更有利于阿里平台战略 , 原因嘛 , 多元的电商竞争 , 会进一步提高包括流量、用户补贴等竞争要素的市场价格 , 阿里电商平台会带来更多的“交叉补贴”和网络效应 , 也能进一步提高淘宝/天猫上的用户黏性 。
去年 , 阿里曾披露过一组数据 , 在淘宝天猫平台上 , 超过1.9亿用户消费规模超7000元 , 年度存留率达98% , 年度消费金额2000-7000元之间的群体 , 存留率达96% , 新用户首年在平台上平均消费额是2500元 , 到第五年时攀升至10000元 。
2021财年 , 阿里中国零售市场的用户年均消费是9200元 , 比去年高出100多元 。
抖音、快手、拼多多等发力 , 更像是2010年前后电商市场的混战的重演 , 那时候 , 诸如库巴、凡客、好乐买、京东、当当等等 , 群雄逐鹿 , 阿里在2011年进行了淘宝的“一拆三”战略 , 分拆出淘宝、天猫、一淘 。 淘宝特价版的推出 , 其实也是移动时代的“一拆三”重演 。

上市后,阿里出现了首次季度亏损,准备做好长期投资开始打持久战

文章插图

未来电商格局 , 会不会再次重现市场集中的趋势?
从阿里的现金储备 , 以及中国零售平台的收入结构变化来看 , 阿里已经准备好打这场持久战 , 并且 , 它有足够的定力保持其运营的连贯性 。
阿里财报中 , 中国零售商业包括 , “客户管理”和“其他”两项 , 前者是淘宝天猫的广告与佣金 , 后者 , 则是包括盒马、淘鲜达、天猫超市、高鑫零售等 。 在第四季度财报中 , “其他”收入为596.15亿 , 同比增长134% , 是目前阿里增长最快的业务 。 用网络流行词来描述 , 与吸引市场注意力的“社区团购”的高调不一样 , 天猫超市正在“猥琐发育”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淘鲜达、天猫超市的“猥琐发育” , 并非市场所描述的 , 囿于组织架构的“迟缓” , 更像是阿里基于其自身资源和战略的“钝” 。 这是博弈角色不一样最终导致选择策略不同 。
抖音、快手、兴盛优选、橙心优选以及美团、拼多多 , 只能选择“快刀” , 因为它们是挑战者 , 阿里在原有电商体系下 , 必须保持“稳” , 选择“钝刀” 。

上市后,阿里出现了首次季度亏损,准备做好长期投资开始打持久战

文章插图

挑战者的策略是 , 选择单点突破 , 比如社区团购 , 而阿里 , 需要考虑把线上与线下的对接 , 基于供应链和多元化履约服务 , 提供系统化方案 。
比如阿里在天猫超市事业群基础上整合升级为“同城零售事业群” , 又比如淘鲜达 , 线上与线下的零售整合方案 。 根据阿里公布的数据 , 高鑫零售大卖场的线上销售额 , 从去年的17%提升至今年的24%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