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头野象进入昆明视频 15头野象进入昆明( 二 )





5月23日,《光明日报》报道,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西双版纳当地推广橡胶种植,割裂了原有的植被图 。 近年来,当地橡胶种植面积稳定,但茶叶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以沟谷雨林为主要活动区域的亚洲象适宜栖息地进一步减少 。 “大规模的人类工程开发加剧了大象栖息地的孤岛化 。 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受阻,近亲繁殖导致的种群衰退突出 。 人类和大象之间的传统缓冲带逐渐消失,大象遇到人类的几率自然大大增加 。 ”张莉说 。



15头野象进入昆明视频 15头野象进入昆明

文章插图
西双版纳野象谷的野象 。



北移路线图



这不是“破鼻族”第一次北迁 。



2020年3月,16头野生大象从西双版纳勐养子自然保护区出发 。 同年7月,普洱市首次检出野生大象16头,野生大象在思茅区南坪镇 。

开河村造成1人死亡 。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巧燕此前向澎湃新闻介绍,根据亚洲象的习性,野象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起初都是温顺的,但是人为的驱赶、惊吓,使得野象性情大变,“本来惊吓过一次还好,有个缓冲期,再接着惊吓就不行了,野象就敌对了 。 ”
王巧燕举例,在无人机监控跟踪时,山林外的象,听一下,然后用象鼻卷着树枝拍打无人机,但山林里刚出来的象群,见到无人机“嚯”一下全跑了,“象还是会避免跟人接触的 。 但独象,尤其是发情的公象,往往是最危险、最具攻击性的 。 ”
同年12月,北上的“断鼻家族”到达普洱市墨江县,并生下一头“象宝宝”,野象群数量增加到17头 。
2021年4月16日,17头野象北上进入玉溪市元江县觅食;4月24日晚,其中2头象返回普洱市墨江县境内,并找到其它象群;5月16日凌晨,其余15头野象进入红河州石屏县宝秀镇,该象群由成年雌象6头、雄象3头、亚成体象3头、幼象3头组成 。
王巧燕介绍,刚出生0—1岁的幼象,可以在母象的肚子底下自由地穿梭;2—3岁的小象跟母象的前腿并高;3—5岁的时候,小象的身高到母象前腿以上至成年象耳朵处;15岁的时候头部到成年象肩膀左右,以后都算是成年象了;他们的平均寿命65岁,也有年龄高达九旬的老象 。
王巧燕表示,亚洲象很多方面跟人一样,比如它们是家族式群居,但象群并不一定是一个家族,有时候两个家族合并在一起,带头的母象相互帮忙照料它们的孩子 。 它们的世界里沿袭着母系氏族的统治体制,分工明确 。 在野外取食时,幼象特别受到象群的照顾,不仅受母象保护,它的哥哥、姐姐都会帮它,它们的食材包括玉米、水稻、甘蔗、各种水果等100多种 。 年长的母象带领象群在觅食、迁徙的过程中呈“一”字形列队,左右有护卫的成年象,中间都是被保护的小象,最后还有一头警戒的大象,“警戒象一般与象群拉开了距离,一旦有情况,会向象群嘶鸣、踩踏地面发出警告 。 ”
15头野象进入昆明视频 15头野象进入昆明

文章插图
西双版纳野象谷的野象 。
5月24日20时,15头野象迁徙到玉溪市峨山县,在大维堵村一带活动 。 其中,1头年幼的小象因当天觅食了约200斤酒糟,“醉倒”在大维堵小寨组,睡过头后脱离了象群 。
此次前线跟踪检测野象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小象“醉倒”后有专家评估将其活捕,因为象群会寻觅走失的小象,这会威胁到沿途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评估后认为风险系数过高,遂放弃 。 25日22时许,“醉酒”走失的小象,被带领象群的母象找到,小象入队后,一行15头大象一起进入峨山县阳进房老村;26日19时许,象群进入峨山县双江街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