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大禹治水后 , 人们用“清明”二字来庆祝洪水已除 , 天下太平 。 这
清明节的由来是春天花开 , 万物复苏 , 天朗气清 , 正是春游的好时节 。 踏青早在唐朝就开始了 , 从历代传承下来成为一种习惯 。 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和春色美景 , 郊游还开展各种娱乐活动 , 为生活增添情趣 。 清明节扫墓很流行 。 其实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 。 据说寒食源于晋文公对介子推的悼念 。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 , 圣旨是“寒食入墓” 。 因为寒食和清明 , 后来
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 。 清明时期 , 清明扫墓更为盛行 。 古时扫墓 , 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 。 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 , 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 , 犹如筝的声音 , 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 , 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 。 从2008年开始 , 中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 , 放假一天 。 至2009年 , 又改为三天 。 一直延续至今 。 [ 各地习俗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 , 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 , 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 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 , 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
清明冷食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 , 各地有不同的节日食品 。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 , 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 惯 。 在山东 , 吃鸡蛋和凉馒头 , 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 , 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 。 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 , 据说吃了眼睛明亮 。 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 素材?>?手抄报?>?节日手抄报?>?清明节手抄报网站?上面有很多同学的佳作 , 可以借鉴:?
??
文章插图
这是一段莺飞草长、柳绿桃红的日子 , 是一段风和日丽、细雨霏霏的日子 , 是一段百感交集、心情郁闷的日子……在这样的一段日子了 , 偏偏又是事情最多的时候 。 说了这么多 , 这是什么日子呢?是清明节 。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 , 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 , 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 这一天 , 我们会来到墓前 , 放置一束鲜花 , 烧上一些纸钱 , 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 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 , 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能够和我们一样 , 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 。 此时 , 我们不禁会回忆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 , 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 , 想到这些 , 我不禁凄然泪下 。 曾几何时 ,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 , 有多少我们武进的英雄儿女 , 为着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 , 把鲜血洒在家乡和异地 。 他们中有的千古留名 , 有的却连姓名都不知道 , 但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 , 那就是为了共产义事业而奋斗 。 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 , 前赴后继 , 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 , 一身傲骨 , 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 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榜样 。 他们是我们的骄傲 , 是我们的光荣! “风雨梨花寒食过 , 几家坟上子孙来?”吟诵这句诗句 , 不免给人添上了一份伤感 。 这句诗好像更适用 , 难道古人有预知未来的本领 。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 似乎人们都已忘记了祭祖这件事 , 更多的是在清明节游山玩水 , 的确清明节的另一个活动就是踏青 。 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每年有多了一个活动——瞻仰民族英雄 , 为共和国的烈士扫墓 。 如果没有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自由、民主、和谐的社会 , 就不会有我们的未来 。 正是因为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宁 , 我们才得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 。 也许我们无法体会战火纷飞的时代的艰辛 , 但我们明白了幸福的来之不易 。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继承和发扬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 , 随时迎接困难的挑战! “日暮笙歌收拾去 , 万株杨柳属流莺 。 ”为共和国的烈士扫墓的道路是沉重和庄严的 。 所以我们不能忘记先烈们的精神和遗志 。 我们用这种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 , 继承先烈们的遗志 , 以高昂的精神面貌 , 投身到学校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 青山肃立 , 绿水长歌 , 我们将永远铭记和颂扬革命先烈的事迹 , 继承先烈的遗志 , 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