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些老年人很容易被卖保健品的年轻人忽悠?

现在卖保健品的推销员,经常是“健康讲座”为名而进行保健食品推销,口若悬河瞎忽悠 。近这两年,一些个卖保健品的无良商人绞尽脑汁,采用多种连环骗术,以健康讲座、送礼品、帮助老人洗脚等方式,骗取老年人购买他们的所谓包zhi百病的保健品 。虽然各大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子女也多次提醒长辈有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zhi疗,不要轻易购买保健品 。但仍然阻止不了老年人的购买热情 。

为什么现在有些老年人很容易被卖保健品的年轻人忽悠?

文章插图
子女关爱为老人防骗健康树diyi道“防火墙”
一方面,老年人往往存在“健康焦虑” 。对大多数老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其大的愿望 。一部分老年人又比较欠缺医学、科学知识,相信偏方多过正规医院、迷信神医神药的绝非个例 。因此,加大对老年人群体的医学知识普及,是做好自身保护的diyi步 。
另一方面,老年人相对信息比较闭塞,更容易相信陌生人 。老年人长期生活在“熟人社会”,对陌生人的信任感较强 。而现代社会已有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趋势,更多交流沟通都是通过网络进行 。这就造成老年人群体的社会接触面较为狭窄 。实际上,有关于保健品骗局的媒体报道和网上案例都数不胜数,老年人还需主动丰富自己的信息渠道,尤其是通过网络与社会多接触 。
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缺少关爱,保健品骗局的“亲情营销”就是看准了他们的情感诉求 。今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称,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近10% 。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下,保健品打亲情牌成功率很高 。比如推销员送水果拜访老人、跪地给老人洗脚,甚至热情地叫着“爸妈”,“攻心之策”花样繁多、效果奇好 。当自己父母上当受骗时,子女应有所反思,是否足够关心老人精神需求、是否花了时间陪伴父母 。只有子女将“常回家看看”坐实,当“真亲情”回归,来自骗子的虚情假意也就不攻自破了 。
老人保健正当时 该如何选保健品?
老年人代谢功能下降,营养物质不易被吸收,必须通过一定的食物来补充营养 。
如何选购真正保健品
diyi招:看小蓝帽的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
标志为蓝色图案,下方有“保健食品”字样;如果没有,肯定不是正规保健食品 。对应的国产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卫生部批准)或“国食健字G”(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如果是进口保健食品,则在文号相应含有“进”字或“J” 。
第二招:看保健功能
减肥保健食品包装上“保健功能”的文字一般应为“减肥”二字 。如果使用了虚假、夸大、让人误解或者欺骗性的文字或图形,如“月减6~10公斤”、“7天瘦身,永不反弹”、“消腩强”、“火辣燃烧脂肪”等,则可能是假冒保健食品 。
第三招:访问官方网站或索证资料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输入外包装及说明书上的项目(如批准文号、产品名称、保健功能、适宜人群等),看与网站上的资料是否一一对应 。如有一项不符则有可能是假冒保健食品 。如果没有条件上网,可要求销售商出示保健食品的索证资料,如:《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保健食品检验合格报告等 。
写在后
国家食药监总局:保健食品不能zhi病
食药监总局指出,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品用来zhi疗疾病,以免延误诊zhi 。保健食品还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代替其他食品,要坚持正常饮食 。任何保健食品都有一定的适宜人群,有的还标注不适宜人群,购买时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依据其功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 。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保健食品,切忌通过非法的传销和会议销售等途径购买保健食品 。遇有虚假宣传食品和保健食品具有疾病zhi疗、预防功能的,可拨打12331电话投诉举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