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Zara破产?本尊也站在了悬崖边( 三 )


当然,最致命的不在于此,而是新品牌开始在供应链的敏捷性上超越ZARA 。

中国版Zara破产?本尊也站在了悬崖边

文章插图

比如SHEIN,去年SHEIN年营收接近100亿美元,连续八年营收实现超过100%的增长,而且这一国产品牌的核心市场反而在海外,仅上半年该公司在全球220个地区市场的应用下载量超过8100万次 。
SHEIN如此受欢迎,一方面源于它的性价比,SHEIN一条普通裙子,通常仅需10美元左右,最低只要3美元,而Zara最低也要30美元以上;另一方面,SHEIN的上新速度与Zara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据悉,它能把打样到生产的流程缩短至最快7天,比Zara最快时还快了一倍 。
在供应链上,SHEIN的灵活还表现在一点,就是Zara等国际品牌一次最少要生产上千件,才会有供应商肯为其生产,而SHEIN能做到一次最少生产100件衣服,这样可以避免像Zara一样造成产能过剩,招致舆论批评 。
不过,Zara已经在为供应链升级作准备,来应对未来的挑战 。 从去年开始,Inditex逐渐减少了中国地区的供应商数量,相应地,在土耳其地区逆势增加了13家供应商,使该地区供应商总数升至为215家 。 Inditex的总部在西班牙,增加邻近地区的生产比重,显然能进一步提升集团供应链上的反应速度 。
服装产业虽然不如技术变革引导的互联网经济那般残酷,可在快时尚领域,一旦快的优势都无法保持,那在时尚风格遭受批评的背景下,其商业逻辑可能会被逐渐瓦解 。 在国内市场,这种趋势已经相当明显 。
拉夏贝尔的倒下或成定局,Zara的结局似乎也有了新的预示,快时尚究竟何去何从,可能取决于自救之法,转型线上、加大营销还是缩减SKU?新的挑战还在等着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道总有理”(ID:daotmt),作者:道总,36氪经授权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