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鸡方舟泰克装备的代码是多少 方舟生存进化物品代码输入没反应( 二 )


日本人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德州仪器必须在三年内向日本公开相关技术 , 并且市场占有率不得超过10% 。
德州仪器为了进入日本市场同意了 , 德州仪器和索尼成立合资公司 , 双方各自占有50%的股份 。
通过严苛的保护政策 , 日本政府在引进核心技术的同时 , 还保护了本土企业的发展 。
然而引进了德州仪器的技术后 , 日本人绝望地发现 , 日本跟美国人的技术差距还有10年以上 。
当时美国最强的科技公司“蓝色巨人”IBM , 曝光了一份名为“未来系统计划(Future system Project)”的内部文件:IBM计划在1980年之前向市场推出容量为1M的DRAM存储芯片 。
而日本当时 , 只能生产容量1KB的芯片 , 容量大小跟IBM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 。 IBM的这份文件深深地刺激了日本 。
日本人想要超越美国 , 必须采取非常手段!
1976-1979年 , 日本由政府牵头发起“VLSI联合研发计划” , 东芝、三菱、日立、富士通、日本电气(NEC)这些大企业集中了自己的优势资源攻克技术难题 , 集中力量办大事 。
日本政府砸了720亿日元全力支持 , 日本的研究所和大学负责技术攻关 , 相关企业负责研发和市场应用 。
各界力量被整合的日本人 , 发挥出了惊人的效率 。
联合研发计划实施仅仅4年后 , 日本就取得了1200余项专利 , 商业秘密申请数达347件 , 所有参与计划的日本企业都可以共享这些“战果” 。
在以前 , 制造芯片的核心设备光刻机 , 日本需要从美欧进口 , 但日本的佳能、尼康很快后来居上 , 技术水平直逼国际巨头荷兰AMSL 。
那时候日本芯片产业可谓一日千里 , 一座座现代化的先进晶圆厂在“硅岛”拔地而起 , 生产线日夜运转 。
兵精粮足的日本芯片业 , 开始向美国发起全面进攻!
图:九州岛被誉为日本“硅岛” , 这里有三菱、东芝、日立等知名企业
日本制造以前在美国是“廉价”、“低质量”的代名词 , 美国人普遍觉得“美国制造”比日本制造品质更优 。
然而 , 到了80年代 , 情况就出现了反转 。
有一次 , 美国的惠普公司跑到市场上公开招标 , 采购DRAM存储芯片 。
日本派出了日立、NEC、富士通参与竞标 , 美国则派出了英特尔、德州仪器、莫斯泰克 。
让美国人吃惊的是 , 美国最好的芯片企业不合格率 , 居然是日本最差企业的6倍!更要命的是 , 日本芯片不仅性能出众 , 报价还比美国低10% 。
这场日美顶尖芯片企业狭路相逢的“3V3团战” , 最终以日本完胜而告终 。
丢掉了惠普的大单 , 美国芯片企业如梦初醒 , 英特尔前CEO格鲁夫专门派人飞往日本“侦查敌情” 。
他的情报人员回来以后告诉他:有一家日本芯片企业 , 专门买下了一整栋大楼用于DRAM存储芯片的研发 , 第一层楼的员工研发16KB容量;第二层楼的人研发64KB;而第3层楼的人研发256KB 。 他们在用最极限的效率进行技术迭代 , 同时研发目前主流的技术和未来的新技术 。
这种集中力量的方式 , 让硅谷习惯了单打独斗的企业感到了危机 。
图:英特尔前任CEO安迪·格鲁夫
1980年 , 日本DRAM存储芯片仅有30%市场份额 , 而美国是60% 。 然而短短5年后 , 日本就占领了全球DRAM存储芯片市场的半壁江山 , 把美国人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